基础组合隔震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e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地震始终困扰着人类,而能够减轻地震所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途径就是工程抗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与发展,传统的工程抗震设计方法有时候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工程实际的需求,因此,基础隔震的设计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隔震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都取得了迅速发展。本论文以多层规则的框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空间三维模型,计算中采用双线性弹簧模拟隔震装置。论文中讨论了铅芯橡胶支座隔震、摩擦滑移支座隔震以及橡胶支座和滑移支座的组合隔震与未隔震这四种工况下的地震反应分析对比,对四种工况的结构输入地震波进行时程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得到地震响应指标参数,包括水平位移、加速度、层间剪力等。分别根据隔震前后结构的自振周期T1选取地震波,对比分析结构在不同选波方案下的地震反应。建立不同的隔震支座布置方案和具有不同的滑移支座摩擦系数的组合基础隔震结构,讨论分析这两个参数对于组合基础隔震地震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使用铅芯橡胶支座隔震、摩擦滑移支座隔震及组合隔震可以使结构的自振周期明显延长,这样可以避开地震的卓越周期,大幅度的降低了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隔震效果显著。隔震工况下各楼层水平位移变化周期得到延长,楼间变化差别很小,表现出明显的整体移动,加速度值也大幅减小。同时隔震结构的剪力和主应力的分布更加合理,最大剪力及最大主应力都远远低于未隔震的结构。组合基础隔震的地震反应随着摩擦滑移隔震支座数量的增加而减弱,滑移支座摩擦系数的增大会使组合基础隔震的隔震效果变差,所以合理地选择摩擦滑移支座的布置个数及滑移支座的摩擦系数,组合隔震可以具备比铅芯橡胶隔震和摩擦滑移隔震更好的隔震效果。根据隔震后的自振周期T1选取地震波来计算隔震结构的各项性能指标,可以看出地震响应的离散型小于根据隔震前的自振周期T1选波的结果,说明了按照隔震后T1选波是更为合理的,从而进一步对于隔震结构的隔震性能进行了验证。本论文通过对框架结构的不同隔震方案的分析研究,显示了基础隔震的特点和其优越性,可为隔震结构的设计和隔震技术的发展提供研究基础。并且,与平面分析模型相比,空间分析模型与实际结构更为接近,具有较大的优势,对结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非线性科学是研究各个不同学科中非线性现象共性的一门国际前沿学科,它是在以非线性为特征的各门分支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非线性科学被誉为20世纪自然科学的“第三次大革命”。非线性动力学是非线性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虽然许多学者对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对于实际工程来说,仍有大量的问题未能解决。本文以双质体共振筛为模型,研究了此类多自由度非光滑
当今社会,地球不可再生能源储量逐年减少,环境污染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危害,因此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当务之急。三相AC/DC双向变流器能够实现交直流变换和能量的
Objective:To evaluate changes in chest X-rays,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PFT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fe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had been treated with fou
超高温陶瓷是一类熔点超高过3000?C材料的统称,主要由一些过渡金属的硼化物、碳化物和氮化物组成。其中,由于硼化锆所具备的超高的熔点、较低的密度、高热导率和电导率、高强
聚乙烯纳米复合介质的介电性能受填充浓度、颗粒粒径、颗粒的表面处理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使用硅烷、钛酸酯和铝酸酯偶联剂对纳米Mg O进行表面处理,并以0.1wt%、0.5wt%、1wt%
其他画家跨界陶瓷绘画领域是当代陶瓷艺术发展中最突出的现象之一,其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其兴起则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对于推动当代陶瓷绘画的深入发展具有非常积极
电动加载系统是用于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飞行器飞行过程中作用在舵系统上的铰链力矩的半实物仿真设备,用以考核舵系统的实际工作性能。它以加载电机作用在舵机轴上的加载转矩
纯电动公交客车以电机代替传统客车的燃油发动机,车身承载形式和结构相对传统燃油客车已经发生改变,作为新型客车车身结构在概念设计阶段引入拓扑优化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