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信用经济中,出于资金占用和业务发展的需求,以及资源的稀缺性,信用工具的运用成为必然,大量信用工具的运用导致了资产价值和价格的波动。信用工具及其衍生工具的使用,加快了资金的融通和生产周期的转换,也同时积聚了信用风险。企业往往不止持有单一的信用工具(信贷资产),为了业务发展和资金融通的便利,多样化成为趋势。当一个企业(特别是银行)持有多种信用工具的头寸时,它就面临着一个信贷资产组合,如何度量和控制组合的信用风险,关系到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成为企业资金周转的关键和资本分配的出发点。应该认识到,信贷组合也是一种资产组合,只不过构成该组合的是不同头寸的各类信贷资产。资产组合管理理论为信贷组合管理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同时,由于信贷组合管理理论有着同其他金融研究分支的众多交汇点,这也决定了信贷组合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多样性。最早提出信贷组合概念的是一些大型的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往往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信贷资产规模等因素制定自身的信贷管理策略,或者更成熟的银行往往拥有自身的内部信贷组合管理模型。与此同时,BASEL委员会也在不断提升高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法,这是一种对信贷组合进行管理的通行方法。毋庸置疑,全世界对信用管理和信贷资产管理的重视显而易见。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量信贷组合管理模型应运而生,它们都是在当今应用广泛的主流模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模型从外在的形式和实现的方法上,甚至数据的获取来源上,都是大相径庭的,然而它们得到的结论却都得到了各自实践检验的认可。事实上,H.U.Koyluoglu和A.Hickman的研究表明,它们有着共同的架构。在此基础上,众多的学者又不断地将各类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纳入到信贷组合管理理论的研究范畴,不断地拓展信贷组合管理理论的外沿,创造性地得出了很多新的结论、成果和方法。本文对当前主流的信贷组合管理模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比较,并对模型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考虑到更好地突出重点,即模型的比较和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将主流信贷模型介绍放到附录中详细展开。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对信贷组合模型的产生背景和概况进行介绍;第二部分,对四大主流信贷组合模型进行细致地比较分析,指明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劣,之后对信贷组合模型的共同框架理论做出说明,并指出银行内部模型与新BASEL协议标准法的区别及联系;第三部分,通过对最新研究文献的学习和总结,对信贷组合模型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类介绍说明,试图展示出信贷组合管理理论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对全文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综述。文章希望通过对这些主流信贷组合管理模型的介绍和比较研究,来确定模型的应用范围,发掘模型的应用潜力并预测模型的发展方向。希望通过这些模型与其他信用衍生工具、风险规避工具等的结合使用,来帮助企业切实做好自身的信贷组合管理和资本分配,最大程度的使企业在合理可控的信用风险下最大化自身的组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