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09~2010年在河南师范大学网室进行,选用冬小麦品种矮抗58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质地土壤上Cr、As胁迫对小麦生长生理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生产实践中不同质地Cr、As污染土壤上降低Cr、As生物有效性、建立重金属消减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通过对小麦生理指标、形态指标、产量性状、土壤中Cr、As不同结合态含量以及籽粒重金属含量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3种质地土壤上,砂土上小麦植株各形态和生理性状受到的抑制效应较为明显。当Cr浓度≥300mg/kg、As浓度≥45mg/kg时,小麦株高、根长、根活、分蘖、分生根数、各器官干物质量及小麦产量性状等指标表现出明显的重金属胁迫效应,主要体现在株高、根长、分蘖和分生根数低于对照,各器官干物质量、产量等显著降低。3种质地土壤条件下,黏土和壤土上各生育期干物质量和成熟期小麦产量受胁迫程度较低,孕穗期干物质量下降比例最大。 (2)在不同浓度Cr、As胁迫下,苗期脲酶活性较高,孕穗期较低,随着Cr、As胁迫浓度的升高脲酶活性降低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3种质地土壤上,随着Cr、As胁迫浓度的增大,黏土和壤土上脲酶活性较高,砂土上较低,脲酶活性的变化较好地体现了土壤Cr、As污染状况;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各个生育期之间相差不大,随着Cr、As胁迫浓度的增大,过氧化氢酶活性甚至出现低于对照的现象,且在砂土上下降幅度最大。在不同的生育期,成熟期阳离子交换量较大,播前和苗期较小;3种土壤上的阳离子交换量在不同浓度Cr、As胁迫条件下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黏土>壤土>砂土。 (3)植株各器官的Cr、As积累量随着Cr、As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或者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与植株Cr、As总积累量之间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对于Cr胁迫来说,在砂土中,苗期与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之间的Cr积累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苗期<成熟期<孕穗期<灌浆期;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可交换态含量与植株各器官Cr含量间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对于As胁迫来说,叶As积累量与茎As积累量在孕穗期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而在灌浆期和成熟期,叶 As积累量与茎As积累量和籽粒中As积累量也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 (4)不同质地土壤的Cr、As含量(x)与成熟期籽粒Cr、As含量(y)之间符合对数函数关系,Cr的籽粒富集系数为砂土>壤土>黏土,As的籽粒富集系数为砂土>黏土>壤土,且在不同浓度Cr、As胁迫下,As的籽粒富集系数要大于Cr的富集系数。 (5)5种重金属结合态中残余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含量较高,各种结合态随着Cr、As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三种质地土壤上,黏土上Cr可交换态含量较低,壤土上As可交换态含量较低;在同一土壤质地条件下,As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含量要远远高于Cr相应的含量。因此,Cr在黏土上的生物有效性较低,黏土对Cr的缓解效果较好;As在壤土上的生物有效性较低,壤土对As的缓解效果较好;同一土壤上As的生物有效性较高,Cr较低,As的毒害作用大于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