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区划问题是涉及到国家行政权力层级和分配以及政府职能变更的问题,它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古今中外的各个国家概莫能外,且应社会经济发展,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变更脚步一直没有停歇。湖南省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确立的,基本上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此后的二十多年间,由于国家的政策限制,省内对县级行政区划建制的调整非常少,在乡级行政区划方面,1995年前后按照国家有关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要求,湖南省对乡镇进行了调整,但就幅度和数量而言,变动不大。今日的湖南省社会经济基础得到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以及省域竞争力都显著得到提升。这一成果体现了上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的前瞻性,也发挥了行政区划相对稳定所带来的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保障作用。本文在针对湖南省县乡两级行政区划的现状,在面对国家经济战略转型,以全面开展―新型城镇化‖战略作为全国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引擎的时代背景下,分析湖南省县乡两级行政区划架构对经济发展的局限性所在。并针对这些局限性问题,提出面向城镇化建设的湖南省县乡两级行政区划问题的具体对策。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分为如下四个层面进行了相关研究:第一,本文通过对城镇化和行政区划相关理论的阐述,分析了城镇化和行政区划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行政层级设定及行政区划建制的不同分类,总结了城镇化建设对各级地方政区的要求。第二,通过对分析湖南省现阶段行政区划的现状及需改革完善之处,归纳总结湖南省县乡两级行政区划中存在县级行政建制受行政体制制约问题、县级行政建制中市辖区设置不合理问题、县级行政建制中城市数量过少问题和乡镇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等五个问题,并分别分析了相关问题的成因。第三,以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实践,总结其在发展过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路径选择以及方法选择。以国内其他省市和湖南省内近年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这两个方面对拟采用的行政区划调整模式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效果实证研究,以国内有代表性的市县所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探讨并寻求并验证调整模式的合理性;以湖南省内近年所进行的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试点,总结适合湖南省实际情况的调整经验。第四,通过对理论的分析以及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建设促进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分析为引子,确定了湖南省县乡两级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调整模式,通过定性分析提出湖南省现阶段进行县乡两级行政区划调整的现实依据,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为县两级行政区划调整提供了更为客观的依据,通过对县域中各类地形地貌面积的占比进行聚类分析,为分组指导各县撤并乡镇的实施提供依据。最后分五个层次提出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对策中的指导原则,并根据其指导原则提出具体实施对策。提出乡级行政区划调整的规模以及湖南省在实施乡级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时以地形地貌特征分组指导的实施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