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图像映射的网络时间隐通道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vtao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传输安全越来越受重视。一方面,需要检测和阻断通过网络传输的恶意信息;另一方面,需要保障通过网络传输的正常通信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网络时间隐通道检测是这一领域的重要课题。以往的网络隐通道检测算法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检测算法针对某些特定的网络隐通道有效,但对另外一些类型的网络隐通道检测效果却不理想,且检测的实时性和准确率都有待提高。论文首先对现有的网络隐通道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分析几种典型网络时间隐通道的数据包特征分布情况。针对现有检测方法仅反映网络隐通道一维特征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二维图像特征的网络时间隐通道检测方法。为了进一步提升网络隐通道检测的准确率,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网络时间隐通道检测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提出基于二维图像特征的网络时间隐通道的检测方法,通过提取网络数据包的时间间隔、数据包长度两种特征分量,对两种特征分量的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构造能够描述网络流数据包特征的二维图像,从而将网络流数据包在一维时间轴上的特性关系反映到二维图像的纹理特性上,通过灰度共生矩阵及其统计特征分析二维图像的纹理特性,进而区分合法通道和网络时间隐通道。最后,通过真阳率和假阳率两个指标来说明检测方法的有效性。(2)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网络时间隐通道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将网络数据包特征分量进行二维图像化的基础上,通过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学习来实现网络时间隐通道的检测。为了避免训练过程中出现参数难以调整的问题,防止过拟合,采用了梯度下降、Dropout等措施极大地优化训练过程。为了检验基于CNN的网络时间隐通道检测方法的效果,使用不同类型的网络时间隐通道的数据集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分析训练轮数、池化方式等不同参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与其他网络时间隐通道检测方法的性能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探索DSG2基因3’UTR中的rs397729601多态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中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风险性的关系,并且进一步探讨这个多态位点在SCD中如何发挥作用
线性调频信号在雷达系统中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研究寻求宽带的线性调频信号的产生方法。目前基于电子技术产生线性调频信号的方法,因有限的采样率,产生的信号频
CH_3NH_3PbX_3(X=I,Br)混卤钙钛矿由于其优异光电性能和广泛应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理解混卤铅钙钛矿晶体的生长将有利于材料的基础研究并进一步改善其应用。然而目前反应前驱体中的卤素元素含量和反应参数对产物混卤钙钛矿晶体成分和带隙的影响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关于其形成机理的研究鲜有报道。在本文中,首先使用再沉淀的方式制备出溴元素含量不同的卤化铅纳米线,然后将其作为反应前驱体,使用常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健康成长。幼儿安全自救意识薄弱,在独自遇到一些危险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近年来,有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问题日益增多。而交通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的相互融合则极大的促进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为解决现阶段存在的交通问题带来
平流层准两年振荡(QBO)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MJO的传播具有强烈的影响。在本文中,主要研究平流层准两年振荡(QBO)与ENSO对热带MJO的协同作用,结果显示在La Ni?a/QBO东风位相来源于印度洋(IO)到达西太平洋的MJO要比厄尔尼诺(El Ni?o)年强。但是在La Ni?a/QBO西风位相,这种强弱关系就不复存在。原因是QBO和ENSO对于每一个MJO事件的影响是不同的
发状念珠藻(Nostoc flagelliforme)俗称“发菜”,是一种陆生固氮蓝藻。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分布地区土壤中水分和氮源十分匮乏,但是发菜依然能在如此恶劣的
资源型城市是依靠资源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随着资源的大量开采,我国已有近58%的资源型城市进入转型期,转型背景下城市职能由重视生产发展转向生活环境的提升。园林绿
世界各地每年都会发生很多森林火灾,森林火灾不光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威胁我们的生态系统。一旦森林着火,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很难扑灭它。因此及早发现森林大火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现代化智能系统在日常生活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视频监控装置也随处可见。人群计数作为视频监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