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宋代矿产的地理分布情况、金属加工业的地理分布情况、矿冶业对政区设置的影响。 本文第一章对宋代的铸钱金属即铜、铅、锡的地理分布状况、铸钱地点的分布、铜器加工业的分布进行考察。本章主要依据文献记载,按时间顺序进行复原,并对其在地理上的分布变化予以解释。铜、铅、锡是宋代比较重要的金属矿产,因为它们直接用于铸造铜钱,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本文结合铜钱铸造地点的变化,以及各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交通路线的变迁,对铜、铅、锡的地理分布变化原因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对铜钱铸造业和铜器加工业的地理成因予以解释。 本文第二章对宋代的铁矿地理分布状况,铁钱铸造业的分布、兵器生产和民用铁器制造业的地理分布情况进行梳理,并对其地理分布的变化予以解释。 本文第三章对宋代的贵金属开采,即金、银、水银和朱砂的地理分布状况,以及相应的金银加工业的地理分布进行考察,并对其地理分布的变化予以解释。银矿多与铜矿、铅矿共生,其分布变化与铜矿、铅矿呈现某种一致性。此外,金、银、水银和朱砂这些贵金属的开采还受制于政治地理因素的制约,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交界处以及国内汉族与少数民族交界的的地区,一般是禁止开采,但这并不绝对,会随着具体的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本文第四章的内容是关于矿冶业发展对政区设置的影响,由于矿冶业的发展,宋朝政府设置了高层财政督理型准政区——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司,其驻地选择和内部分合与矿冶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宋代在部分矿冶产地设置了一种新型政区——监,管理部分土地和居民,但主要职责是管理当地的矿冶业生产。宋代矿冶业的发展对基层县政也有影响,在部分矿冶业发达的地区设立新县,县级官员兼管矿冶。 宋代的矿冶业,南北各有优势矿产资源和优势金属加工业,没有质的差距。但是,以峡州(今湖北宜昌)为中心,北至商洛山秦岭,南至海南岛划一直线,则西不如东,这是质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