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豉是以整粒大豆或(豆瓣)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制曲、发酵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的大豆发酵食品。豆豉天然发酵生产周期过长,受季节气温的限制不能常年生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厂房利用,资金周转,市场供应和规模扩大,增加了厂家的生产成本。为了控制发酵,实现豆豉生产的工业化,必须实现纯种发酵。要想实现纯种发酵及工业化生产,其前提是了解自然发酵产品中微生物的分布﹑变化及其与基质之间的关系,掌握其发酵机理,确定各微生物菌群在发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才能筛选出合适的目的菌种进行纯种发酵,实现豆豉的规模化工业生产。同时也要了解后发酵过程中生成的主要营养成份和风味物质的含量及变化。豆豉后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对产品成熟时间和产品风味有很大影响,只有各理化指标都达到国家标准,产品才能成熟。同时也测定了关键酶酶活在后发酵过程中的变化,确定了它们对后发酵过程的影响。本论文通过研究豆豉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相的变化、理化指标和关键酶酶活的变化以及盐度对豆豉后发酵周期的影响,确定了豆豉后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群,由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确定了后发酵周期,并降低了盐度。对豆豉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相变化的研究表明,豆豉后发酵过程中主要起作用的微生物是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后发酵前六天,微生物数量变化较大。细菌总数由制曲末期的7.9×109cfu/g迅速降低,到后发酵的第六天降为0.085×106cfu/g,以后继续降低,但降低的趋势越来越缓慢,后发酵十五天后细菌总数基本趋于平稳。由对优势菌群的鉴定可知细菌主要是乳酸菌,乳酸菌可以产生乳酸和醋酸等有机酸。有机酸也是豆豉风味物质的重要成分。在豆豉后发酵初期,酵母菌大量繁殖,出现了一个高峰。随着后发酵的继续进行,由于酸性代谢产物和酒精的积累,酵母菌的活性受到抑制,所以在后发酵7天以后酵母菌数量急剧下降,18天以后酵母菌总数基本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低数量水平上。经鉴定酵母菌优势菌群主要是鲁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rouxii。后发酵初期,霉菌的生长已经基本停止并逐渐消亡,但霉菌所产生的酶类继续发挥作用。在计数平板培养基中的菌落数目基本保持不变,数量级在102~103之间。经鉴定优势菌群是米曲霉。对后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变化的研究表明,豆豉后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含量逐渐增加,前期变化较快,后期变化较慢,第21天时达到0.655%,符合国家标准,且在以后的几天里其含量变化不大。还原糖在豆豉后发酵过程中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变化很小,后发酵开始时略有上升,但整体呈下降趋势。总酸含量是逐渐增加的,初期上升明显,后期缓慢,最后达到1.5%。后发酵过程中蛋白酶的活力总体呈下降趋势。纤维素酶的活力总体是呈下降趋势的,中间略有波动。对添加不同食盐量的豆豉的后发酵过程进行研究,随着盐度的升高微生物含量下降,豆豉成熟时间延长,在保证质量和风味的前提下,食盐添加量为9%的豆豉产品成熟时间短,可以降低成本、缩短豆豉生产周期,并且食盐含量低可以降低高盐量对人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