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教育质量的好坏依赖于大学教师的努力,需要教师个人全身心的投入,以兴趣作为强有力的支撑。连续的社会转型对大学教育体制和教师本人都带来了很强烈冲击,大学教师职业压力不断增加。职业压力过大会产生消极作用,并逐渐诱发教师的职业倦怠。大学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我国正在加速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大量存在的问题。这种表现在教师生理、心理、行为和个人成就等诸多方面的消极倦怠现象,无论对教师本人还是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有极大的消极影响。本文使用《职业体验调查问卷》和《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大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进行调查研究,职业倦怠分为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工作压力分为工作保障、教学保障、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五个维度。研究比较不同的性别、年龄、工龄、岗位、学历、职称、婚姻状况的大学教师在职业倦怠以及工作压力的各维度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探讨对大学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以及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通过平均数差异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呈现低情感衰竭、高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的趋势。2、性别、工龄、学历在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去个性化和职业倦怠整体上,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出现去个性化的现象,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在去个性化维度上,教师的工龄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去个性化维度上,工龄越长则越呈现出高去个性化。15年以上工龄的教师与工龄在5年之内和5-10年的教师相比有显著差异。5年之内、5-10年、10-15年工龄之间的相比无显著差异,10-15年与5年之内、5-10年、15以上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工龄5年之内教师的去个性化略高于工龄5-10年的教师,总体呈现先上升,略微下降,然后再逐渐上升的态势。在去个性化维度上,教师的学历间存在显著差异。学历为本科和博士的教师得分较高,硕士学历的教师得分最低。3、大学教师职业压力排行依次是工作负荷、工作乐趣、教学保障、工作保障和人际关系。4、不同岗位、学历在教师工作压力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作保障维度上,教学科研人员得分显著高于行政工作人员。专科学历的教师在工作保障维度上得分最高,其次是硕士学历的教师,再次是本科学历的教师,最低的是博士学历的教师。5、大学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相关显著,职业压力对总的职业倦怠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对情感衰竭、去个性化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对个人成就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降低职业压力是降低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