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系统性风险动态演变机制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宏观杠杆率在2020年达到了270.1%,远远超过新兴经济体的平均杠杆率;在此之中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高达151.3%,在经济部门中处于领先地位。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政策环境处于宽松状态,各行业中普遍存在盲目扩大经营规模、盲目扩大负债规模等现象,当经济发展降速时,这些积累下来的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风险隐患。最近我国的房地产业出现了大规模的经营困境,这其中恒大集团出现的问题尤其引人瞩目。在2020年以前恒大集团大肆买地买资产,并大幅扩大自身的负债规模,当2020年开始政策收紧后,恒大集团潜在的风险出现暴露:一是出现大规模的推迟交房,二是出现大规模的信贷、债务违约。虽然恒大集团积极采取措施,达到了将净负债率降至100%以下的目标,但经营困境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对关联行业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由此可见,非金融业中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已比较严重。因此,针对不同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具体表现及演变机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有的文献对于系统性风险的研究重点关注金融机构所起的作用,尤其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影响。Chen等(2014)、Acharya等(2017)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发现银行机构比保险机构具有更高的系统性风险水平。Pais和Stork(2013)以欧元区的银行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规模较大的银行具有较高的系统性风险贡献。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非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问题,例如朱波和马永谈(2018)通过研究发现系统性风险在金融业与非金融业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异。目前学术界对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度量研究较少,此外对其动态演变机制的探讨也相对不足。系统性风险具有不同的传染方向,李政等(2019)指出系统性风险既有个体对系统的影响,也有系统对个体的影响,并进一步对金融业下不同机构的系统性风险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除此之外,目前少有研究关注系统性风险不同传染方向的区别。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研究不仅要关注其表现,更要了解其形成的驱动成因。国内外一些学者从不同的侧重点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例如朱波等(2016)采用CES方法研究发现系统性风险与非利息收入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徐超(2011)认为宏观经济的波动会催化系统性风险。大量的实证研究集中于某一方面的驱动成因分析,忽略将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纳入统一考虑,此外也忽略周期波动的影响;陈雨露等(2016)研究发现金融周期的波动不仅会影响经济增长,同时也会直接影响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为了有效化解系统性风险,各国监管机构都加强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运用,一些学者对其调控效果进行了分析,如Agur等(2019)重点关注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机构信贷的影响。但是大部分研究仅关注金融业受到的影响,而忽略关联实体行业受到的影响。了解不同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表现有何差异、其动态演变机制有何不同,不仅有利于各行业提高其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更有利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对其背后的驱动成因进行分析应当不仅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纳入统一考虑,也要将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纳入考虑,动态地分析行业系统性风险的驱动成因在不同的周期阶段有何变化,能够为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提供重要参考。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被广泛地运用在我国的监管实践中,评估其调控效果有利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不断完善。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对行业层面的系统性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驱动成因与政策影响,根据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传染特征研究其度量方法,并就不同的系统性风险传染方向研究其动态演变机制,结合金融周期视角实证研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驱动成因,进一步考察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双支柱”政策机制对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论文共包括七个章节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分析的背景、意义、内容、目的、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系统性风险的相关内容、度量方法、金融周期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和宏观审慎监管研究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完成简要评述。第三章基于行业系统性风险的风险特征对度量方法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提出了新的RBF-ERNN模型。第四章将行业系统性风险根据不同内涵分为行业重要性与行业脆弱性,并基于RBF-ERNN模型对行业重要性与脆弱性的总体特征及动态演变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章实证分析了内外因素对行业重要性与脆弱性的影响,并结合金融周期的不同阶段分析这种影响的动态演变机制。第六章分别从单独作用和搭配效果考察了“双支柱”政策对行业重要性与脆弱性的影响,并结合不同时期考察了其动态演变机制。第七章对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启示,并进一步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考虑到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的传染效应,本文将前沿的RBF神经网络引入到期望分位数回归中,建立了既能反映极端数据又能捕捉动态非线性效应的RBF-ERNN模型,并对模型的运用原理和运用性质进行了相关理论演绎,借助蒙特卡洛模拟法对模型的小样本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与传统的期望分位数回归模型对比发现,RBF-ERNN模型的度量误差较小,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运用RBF-ERNN模型对我国各行业进行测度发现,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无论是行业重要性还是行业脆弱性,非金融业整体都呈现上升态势,表明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的必要性。就行业重要性而言,部分非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在某些特定时期甚至会超过金融业,其中矿采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金融业。就行业脆弱性而言,非金融业的脆弱性整体大过金融业,说明当危机发生时非金融业受到的冲击更大,这是由于金融业受到严格的政策监管从而被动地提高了风险抵御能力。在定义系统性风险监管特征的前提下,分别从特殊时期和过渡时期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融业的监管特征在不同的特殊时期差异明显,如08年金融危机时金融业的重要性特征较强而脆弱性特征较弱,到了15年“股灾”时期情况刚好相反,这样的变动在过渡时期也表现得较为明显。对于部分重要的非金融业,例如矿采业表现出了较长时期高重要性监管特征,说明其风险贡献在增强。而软件相关行业在较长时期表现出了高脆弱性监管特征,说明其抗风险能力较弱。(3)行业特征和宏观经济对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这种作用表现存在差异:一是金融业与非金融业之间存在差异,二是在金融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了差异。根据Braun等(2005)的做法,本文根据相关特征将金融周期划分为高涨阶段、衰退阶段和平常阶段三个部分。从行业重要性的驱动成因来看,金融业在周期高涨期会受到股权市账比、股价收益比和GDP增长率影响,非金融业在周期高涨期会受到规模和股权市销比的影响,在平常期会受到规模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而在衰退期会受到股权市销比和股价收益比的影响。从行业脆弱性的驱动成因来看,金融业在周期平常期会受到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非金融业在周期的高涨期会受到现金持有增量与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在平常期会受到总资产周转率和GDP增长率的影响,而在衰退期会受到现金持有增量的影响。(4)现有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双支柱”政策机制对不同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有较为明显的调控效果,这种效果对于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时期也存在差异性。总体而言,无论是行业重要性还是行业脆弱性,货币政策对各行业的调控均是有效的,金融业的效果大于非金融业。宏观审慎政策对于各行业的行业重要性调控是有效的,非金融业的效果大于金融业。当考虑到两者的搭配效果时,各行业的行业脆弱性受到的影响明显强于行业重要性。此外,就动态演变机制而言,无论是对行业重要性还是行业脆弱性“双支柱”政策的单独作用在“股灾”前明显比“股灾”后更加有效。值得注意的是,“双支柱”政策对于行业脆弱性的搭配效果在“股灾”后的非金融业样本中显著有效,说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处于一个逐步磨合的过程。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从跨行业的角度研究了我国系统性风险的风险特征以及动态演变机制。一直以来,学术界的目光聚集在金融机构尤其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并从不同的研究背景出发对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会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Kaufman,1996;Kaufman和Scott,2003;等等)。随着金融市场开放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非金融行业潜在风险的增加,不同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研究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某些文献已经关注到非金融行业也会带来系统性风险危害(Guntay等,2014;马永谈,2018),但是对跨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研究严重不足。因此,本文对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仅关注其具体表现,还探讨其背后的驱动成因,更进一步分析现有的宏观监管框架对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调控效果。(2)系统性风险的度量与以往的研究方法不同,采用前沿的RBF神经网络对现有的度量方法进行创新。对系统性风险的准确度量是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的前提,因此需要结合我国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特征对度量方法进行研究。在主流的方法中,市场数据法中的Va R(Vaule-at-risk,在险价值)指标逐渐成为现代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Philippe,2001),受到了监管机构的青睐,被巴塞尔委员会选为基本风险监管指标。Adrian等(2011)对在险价值Va R进行改进并提出了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新指标能够更好地捕捉风险传染关系,对我国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然而,该指标现有的度量方法对跨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效应无法全面反映,考虑到RBF神经网络的应用优势,本文创新地将RBF神经网络与期望分位数回归(Expectile)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度量模型RBF-ERNN。(3)在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框架下明确行业重要性和行业脆弱性的定义,区分两者的具体表现从而能够准确理解背后的理论和政策意义。现有的研究没有对系统性风险贡献和系统性风险暴露进行明确的概念区分,大多数研究仅仅关注其中一方面的表现,例如白雪梅等(2014)、周天芸等(2014)运用Co Va R方法测度了我国的系统性风险贡献;Acharya等(2012、2017)运用市场数据法测度了市场上的系统性风险暴露。甚至有的学者使用系统性风险贡献的测度方法对系统性风险暴露进行研究,从而得到了错误的结论。行业重要性的准确度量有助于我们了解当特定行业出现困境时会对整个体系造成何种冲击,而行业脆弱性有助于了解当危机发生时会对相关行业产生多大的冲击。结合两者对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对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4)在探讨行业系统性风险背后的驱动成因时,不仅将内外因素统一纳入考虑,更将金融周期视角纳入考虑。已有大量的研究关注了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例如朱波等(2016)研究发现系统性风险与非利息收入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朱波等(2018)在其研究中指出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的差异会影响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但目前学术界较少对系统性风险成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因此,本文将内外因素统一纳入考虑,并进一步讨论金融周期波动在此之中产生的作用。Alessi等(2009)、Aikman等(2015)先后指出,金融周期的波动有利于反映宏观经济的潜在风险,是预警金融危机的有力指标。因此,全面地分析系统性风险的驱动成因并结合金融周期研究其演化机制,对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5)讨论了现有的监管政策对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单独作用以及搭配效果,为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理论支持。当前我国宏观审慎框架中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两者被称为“双支柱”政策,它们的合理搭配有助于防范和防范系统性风险。已有的研究重点关注其对金融业的影响,例如Angelini(2012)基于DSGE模型对比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Farhi和Werning(2016)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搭配能够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较少有研究关注其对于实体行业有多大的作用效果,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拓宽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框架。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和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论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1)本文提出的RBF-ERNN度量模型,采用的是蒙特卡洛模拟法而不是复杂的数学推导来证明其性质。未来可以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模型的性质进行数学推导,进一步证明该方法在系统性风险研究领域的适用性。(2)从数据收集的可行性考虑,本文仅选取最新的沪深300成分股作为样本,以此为基础构建的行业指标能够比较有效地反映行业现状,但未能反映全部的行业信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收集能力,尽可能囊括各行业所有企业的数据构建行业指标从而更加准确地对行业层面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研究。(3)在讨论“双支柱”政策的调控效果时,本文参考Cerutti等(2017)的方法,采用累加虚拟变量的方法构建宏观审慎指数(Macro-prudential Policy Index,MPI)。该方法不能具体分析不同政策工具在实施前后对行业系统性风险有何影响。因此,未来可进一步对这些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培育和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优质现代企业。这些企业业已成为国家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现代经济的主要细胞,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柱和重要力量。这些充满活力并持续壮大的市场主体,对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持续有效改善,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
学位
股票投资组合问题一直是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因为不确定环境下金融股票投资组合蕴含了丰富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有的来自投资组合模型输入参数,有的来自股票市场的运动特征,也有的来自极端事件,还有很多其他不确定性,它们的扰动影响着投资组合最优投资策略的选择,往往使得最优策略不可行、不可靠,且投资组合性能十分低下。Markowitz的均值-方差(Mean-Variance,MV)模型是金融投资组合中最具影
学位
随着融资融券制度的引入和标的证券的不断扩容,中国资本市场的股票流动性不断提升,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减持退出愈发便捷。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证监会不断制定并更新关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股份的相关政策规定,大股东的减持退出环境得以逐步规范和优化。在此现实背景下,鉴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可根据其控制权大小区分为控股与非控股,且非控股大股东能够因其不低的持股比例对公司决策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故从微观层面探究上市公司非控
学位
生态补偿是财政转移支付的“绿色化”,建立健全纵横结合生态补偿体系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水资源产权属于国家所有,水行政管理实行的是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政府承担了生态补偿与受偿的主导角色。目前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权责不清、污染边界模糊以及成本与收益错配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流域整体的高质量发展,流域水污染治理不再是局部辖区的环境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国家、资本市场之间关联性的不断增强逐步加剧了资本风险传染的溢出效应。在投资环境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的当下,受各国财政与货币政策环境影响,与2008年经济危机和2015年沪深两市股灾类似的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全球投资者更是面临市场周期的加速转换与随之而来的投资风格漂移挑战。迄今为止,不论是单一市场的股票投资还是跨行业的资产配置,乃至跨区域、跨国的混合投资,
学位
多芯片碳化硅功率模块是支撑新能源发电、电气化交通和工业变频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电能变换装备提质增效的关键部件。随着电能变换场景的日趋多样,对多芯片碳化硅功率模块的研发需求由传统的粗放式、单一化方案验证向精细化、谱系化设计转变。然而,囿于衬底设计工作的复杂性,依赖人工经验和硬件测试的开发模式难以满足多芯片碳化硅模块日益增长的性能和开发时间要求。相比之下,基于虚拟迭代的数字化设计技术因其灵活、高效和低成
学位
当金融体系遭遇“内部”或“外部”冲击时,金融风险会在金融体系内扩散、传染、集聚,整个金融体系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经济发展也会面临诸多问题,社会福利还可能出现一定的损失,这种类型的风险被称为“系统性风险”(Systemic Risk)。次贷危机后,全球对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给予了高度重视。紧随全球监管规则的改革步伐,中国自2013年1月1日起就全面实施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即中国
学位
长期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多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采用分层、分级的管理体制,高压的输电系统和低压的配电系统通常由不同的调控中心进行管理。然而,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及运行方式的日趋复杂,传统的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独立进行管理调度、建模分析的方式已逐渐不能适应未来电网调度运行业务发展的需求。为了精确处理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间日益增强的耦合关系,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适应输配系统一体化管
学位
直线电机可以在没有机械转换机构的情况下,实现电能与直线运动机械能的相互转换。因此,直线电机在高档数控机床、半导体加工设备、电磁弹射等直线运动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直线电机的推力密度仍需进一步提高。本文在现有次级永磁直线电机和初级永磁直线电机的研究基础上,将这两类电机的拓扑结构相结合,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双电枢磁通切换永磁直线电机(Dual-Armature Swi
学位
近年来,学术界从政治关系、老乡关系、校友关系等视角为关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证据,但却忽视了一个关键要素:中国的人际关系并非简单的“关系网络”,而是具有“差序格局”的“圈子文化”(费孝通,1948)。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圈内圈外代表不同的亲疏、信任关系,所遵循的法则也大有不同。只有小圈子成员才能共享资源、技术和信息。既有研究将“关系”等同于“圈子”,混淆了“圈子”与“关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