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前行和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体育事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各种国际性体育赛事在我国的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人对体育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和热爱并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去,这给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和市场是我国体育产业和市场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好的行业和市场。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以来,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从小到大、从仿制到创新、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的自给自足走向国际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它已经成为我国体育产业中名副其实的支柱行业。目前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李宁、安踏、中国动向、特步、361度、匹克等公司是我国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业的引领者,它们打开了我国体育用品通向世界的大门,更体会了资本市场带给它们的无限生机。但是当我们了解了上述几家企业2007年到2011年的相关数据以后发现,体育用品也在经历了北京奥运会期间的高速发展之后陷入了低迷状态,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的增速都出现大规模的下降,其中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所以,怎样在有效提高体育用品行业发展速度的同时,确保盈利能力有所强化,也就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好的问题,能够对整个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第一,提高盈利能力可以有效满足投资者对于经营者的客观需求;第二,提高盈利能力可以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发展提供重要保证;第三,增强盈利能力是体育用品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部分。在上述背景意义的基础上,本论文针对体育用品行业盈利能力做出了系统研究分析。论文一共是由五章构成,具体为:第一章是绪论,重点阐释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价值意义等,提出了研究方法与内容,并进行了概述。在文献综述里面,首先论证了当前国内外针对盈利能力做出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了体育用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关研究内容。第二章为对盈利能力基本理论的概述,本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盈利能力和其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其次,介绍了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包括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其中财务因素是指指会计信息,非财务指标是指企业创新、市场规模经营、顾客满意度等企业运营因素。第三章是介绍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阐述了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及处理各个指标的方法,重点介绍了本文将要使用的熵权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第四章是实证应用。首先分析了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和体育用品上市公司的基本状况,具体选择了六家体育用品上市公司为案例样本,开展了实证研究分析工作。其中包括了从2007年到2011年之间的体育用品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情况,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以得出近几年我国体育用品业的现状;然后对奥运时期和奥运之后年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我国体育用品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和盈利能力。第五章是结论与建议,在总结体育用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并回顾了全文,明确了研究过程当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日后需要重点进行的研究工作。通过论文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我国体育用品上市公司在力求提高盈利能力的经营中受外部环境和宏观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在奥运年前后处于最好的阶段;但从2010年达到最高位之后开始显著下滑,这从侧面说明了我国体育用品上市公司在内部生产和管理上还处于较低水平,与国际知名体育用品企业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据此提出了增强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盈利能力的措施,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个方面是政府层面所需采取的措施,即制定与体育用品行业相适应的产品标准,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提高盈利能力。政府机构首先要完善市场管理体制,培育品牌的成长环境;其次应制定严格的产品标准加大政府对体育用品标准实施的监督力度。另一个方面则是企业层面所需采取的措施,即坚持走技术管理与创新之路,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并保证产品的质量;其次应注重品牌定位并展示独有品牌个性;第三,应对自身供应链进行改革;第四,注重对体育文化的营销;最后,应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销售渠道。本文在对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做出了研究之后,具体贡献表现为:基于已有的研究结果,应用熵权法来评价样本数据资料,以评价体育用品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并在结论分析时注意考虑影响盈利能力的非财务因素。但是论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所设计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还须进一步完善,同时相关数据资料信息也不够全面,比如上市前后的财务数据存在明显不统一,部分关键项目数据遗失,等等。这就导致了在实证分析过程当中只能选择性的放弃部分不完整数据指标,使得通过模型计算得出的体育用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水平有失准确。这还需要在日后的研究工作当中,尽量收集到准确数据信息,完成模型体系建设,并针对模型做出进一步的细化,从而可以更加符合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