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核葡萄因其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人们对无核葡萄形成的原因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葡萄无核的遗传机理还不清楚。本文通过利用已经开发的无核相关的4个SSR分子标记P1_VvAGLL11、P2_VvAGLL11、P3_VvAGLL11和VMC7F2在90份鲜食葡萄品种中进行验证,旨在找到葡萄无核性状检验通用率高的分子标记,来辅助无核品种的选育,提高育种效率。乙烯在葡萄果实成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葡萄贮藏中果粒的脱落和穗轴的褐化也起着一定的调控作用。为了解葡萄的果粒和穗轴的乙烯释放规律,发掘与葡萄果粒和穗轴乙烯释放量性状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本研究以62个自然群体葡萄品种为材料,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的方法以79对SSR引物对该自然群体的进行分析,寻找与葡萄乙烯释放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用四个无核SSR分子标记进行验证发现,VMC7F2在验证群体中并没有差异。而P1_VvAGLL11、P2_VvAGLL11、P3_VvAGLL11三个标记经过验证发现,三个标记均扩增出较稳定的多态性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Na、Ne和PIC的变化范围为2~3、1.8132~1.9446、0.37~0.49。其中P3_VvAGLL11的PIC指数最小为0.37,Na最小为2。同时,在p3_VvAGLL11扩增结果中发现,无核品种中,杂合的基因型ab出现的频率最高为56.86%,而在有核品种中纯合的基因型BB型出现的频率最高为66.67%。而且在p3_VvAGLL11结果中发现,在两种性状中只有A/a、B/b两种基因型。通过以上数据,证明p3_VvAGLL11在此次验证中对于葡萄无核性状的验证效果最好。2.对62个葡萄品种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发现该群体可分为两个亚群,与品种来源一致,分为欧亚种和欧美杂种。在消除群体亚群干扰之后,进行联锁不平衡(LD)分析发现,19个连锁群79个SSR位点共产生的位点组合3081个,有效组合位点有2584个,其中涉及到较高LD的位点(D’≥0.5)有308个,占有效组合位点数的12%。在所有组合位点中,得到统计概率(P≤0.01)支持的成对位点66个,占组合位点数的3%。其中位于第5号联锁群中的VVIN33和第16号连锁群中的SCU14与其他连锁群的位点有较高的连锁不平衡。3.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LM)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在两种模型下做出的QQplot和Q+Kplot两个图中,果粒乙烯释放量(F-ETH)与穗梗乙烯释放量(P-ETH)与所用标记之间都有一定关联。在通过MLM模型下的Manhattan图分析发现,有3个标记VVIN70、VVIN83、VMC9F4在此次关联分析中与果粒乙烯释放量呈现较高的关联。4.测序分析VVIN70引物扩增的目的片段,结果显示扩增的片段位于乙烯响应转录因子RAP的启动子区,且在不同的品种中扩增片段存在着序列的缺失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