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气”到“文气”的演变作了一些梳理,通过对“气”的原义的溯源和对不同时期的“气”的使用情况的分析,以“气”向美学涵义的嬗变为主线,对“气”的美学涵义作了初步的探讨。全文正文共分四章,文前有绪论。引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气”的主要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由于“气”的久远性和它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性,“气”有了它研究的价值;同时,由于“气”的含义的模糊性和复杂性,“气”有了它研究的难度。本文就想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气”有一个系统的、美学的观察。第一章追根溯源,探讨了远古时期“气”的含义。由于受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气”呈现出一种“具象性”的特征,并且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极为密切。人们对“气”的认识还停留在一种“物质化”的状态,并没有上升到审美的层面。第二章探讨了西周至战国时期“气”的含义。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在继承远古时期的“气”的使用的基础之上,先秦诸子对“气”的含义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气”的含义的分类更加细致化、多样化。同时也有了美学意义上的“气”的含义,特别是“乐气”理论的形成,为以后将“气”与艺术结合起来提供了典型,特别是对魏晋时期曹丕的以“气”论文的方式以及“文气”说的提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章探讨了秦汉时期“气”的含义,主要是以“气”的美学意义为方向的。这一时期上承西周战国,下启魏晋。因此,除了继承前代的优秀文化之外,它自身的许多现象都对魏晋产生了直接而又巨大的影响,诸如汉末的清议和人物品评,人物品评中以“气”论人的方式导致了把论人的言论风采方面的“气”转移到论文学作品中来,这种方式对“文气”说的产生不能说没有影响。同时,这一时期“气”的使用也更活跃、更广泛了,特别是作为表示主体精神方面的含义的“气”。第四章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气”的含义。这一时期“气”的特征是更加审美化,“气”的含义主要是审美层面的。“文气”说自不必说,“气”在音乐、书法、绘画、等领域的运用也是如此。刘勰的《文心雕龙》,不仅将“气”进一步运用于艺术创作中,而且对“气”作了进一不的创新,使得这一时期的“气”不论是从理论的层面来看,还是从实践和审美的层面来看,都达到了一种极盛的状态。至此,可以说,“气”完成了从物质层面向美学层面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