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与制度创新问题。 我国一直面临着城市化迅速发展与基础设施短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大与建设资金短缺、民间投资制度成本高与政府投资经济效率低等诸多矛盾,如何有效化解这些矛盾,消除现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和制度障碍,增进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效率,是本项研究总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本文研究的运思路径是:首先,系统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及制度创新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实践经验与主流趋势;其次,系统探讨与论证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可行路径;最后,研究与设计能够在宏观(或共性)层面和微观(或个性)层面有力促进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制度保障体系。本研究运用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构分析与效率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框架与主要结论如下:第1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方法等。第2章概念体系、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研究。通过研究:(1)建立了贯穿全文的主体分析框架,即以“三个基本要素”及其逻辑关系、“三个基本属性”及其组合关系、“三类基本项目”及其转化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分析框架。(2)基于文献综述发现,目前的研究存在“五多五不够”现象:一是对单一投融资模式进行探讨与研究的较多,对多种投融资模式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研究的不够;二是对投融资模式实证研究的多,对如何尽快地上升到理论或形成理论体系的研究不够;三是对经营性项目的投融资模式研究的多,对准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讨论不够:四是对国外投融资工具或方式的介绍性工作较多,而结合本国投资者与融资者行为模式,将之本土化的研究不够:五是对行政性垄断所导致的问题的研究多,对不同性质基础设施究竟如何进行市场化改革的研究不够。(3)城市基础设施具有资产专用性、大规模资产特性、自然垄断性、时空布局效应、范围经济性、社会间接资本特性等资产特征,这些性质决定了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投入大、退出成本高、转移成本高。(4)影响“三类项目”转化条件及主要因素是收费制度、技术条件、政府理念、市场需求等,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项目的可经营性会相应发生变化。第3章主要对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