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齐全、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的大国之一。但是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发展需求,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低、自主供给难、矿业发展粗放”的特点显著,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解决矿业经济粗放发展和矿产资源供给缺口问题,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广泛的矿业国际产能合作,通过合作,既满足了我国发展对矿产资源的迫切需求,又提升了我国矿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践表明,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是推动我国矿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矿业产能合作为背景,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为研究单元,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德菲尔法、熵值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开展矿业产能合作的竞争力,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国内资源产业需要转型和升级,开展产能合作迫在眉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丰富,铜、金、镍、钴、铝土矿、铁矿石、钾盐、磷、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资源潜力较大,与我国形成良好互补,为中国与之开展产能合作奠定物质基础。(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偏低,空间差异性较大,但沿线国家经济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经济水平显著提升。近五年GDP平均增速排名前十国的增速均超过6%,主要为东南亚和中亚国家。总体来看,“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速度快,发展空间大,发展意愿强烈,为矿业产能合作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3)蒙古虽然经济发展较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但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较强,这主要是由于其矿产资源禀赋高,煤炭、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储量大,与中国的资源互补性强。中国与之开展合作,不仅可以进口矿产,还能通过参与其基础设施建设输出钢、铁等过剩产能。(4)俄罗斯与中国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极强,矿产资源位居世界前列,并且该国矿产资源贸易进出口一直保持稳定水平。目前,中俄双方有意加强贸易合作,未来可加强矿业配套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合作优势。(5)本文提出的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适用范围较广,可进一步作为甄别矿业产能合作优劣国的理论模型,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