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品生产日益繁荣,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及其产品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卡西欧手表、奔驰汽车、耐克运动鞋、雪碧饮料等。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商品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在海外市场展露风采,其品牌也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外驰名商标,如海尔电器、波司登羽绒服、方正电脑等。人们逐渐意识到,商标不仅仅是商品的标记,也是架设在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一座桥梁。一个成功的译名能够吸引目标语消费者,激发美好的想象与购买欲望,从而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商品宣传是国际市场推销商品和进行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商标名称翻译的好坏也直接影响了产品的销售业绩。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做好商标品牌的翻译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商标名称翻译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已经对商标名称翻译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对其理论研究还不够全面和系统,大多数研究建立在译例的描述,翻译策略的使用和语言文化层面。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能有效运用于商标名称翻译的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作为广告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商标名称翻译有着它自己的内在规律,传统翻译理论的翻译策略已无法适应商标名称翻译的客观要求,因而需要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关联理论将翻译的本质阐释为原作作者、译者和译作读者之间构成的三元关系中进行的动态的明示-推理过程,认为翻译的本质是交际,而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寻求构建最佳关联,即译者努力在原语认知语境和目的语认知语境之间搭建最佳关联性,并在译文中再现两者的最佳关联性。在关联理论指导下,商标名称翻译必须结合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以最佳关联作为翻译的目标。最佳关联强调交际,关键在于一种对最佳关联性的期望,即需充分考虑目标语受众的认知背景和心理期待,力求使潜在消费者以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取足够语境效果。本文从最佳关联的角度对大量成功的英汉商标互译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作者提出了关联理论指导下英汉商标名称的翻译策略,其目的在于为商标名称翻译提供合适的理论指导,为其独特的目的性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从而帮助提高英汉商标名称互译的质量。本论文共有五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方法和论文的主要框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综述了前人关于商标名称翻译和关联翻译理论的研究成果。第三章对关联理论的理论背景作了简要介绍并论述了该理论中的几个主要概念,如明示-推理交际,关联与最佳关联。然后重点论述了关联理论的翻译观: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行为;本质上是一个译者在原语认知语境和目的与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从商标的基本知识出发,主要讨论了关联理论用于指导商标名称翻译的可行性论。作者认为商标名称的翻译行为是在原商标名称的设计者、译者和目标消费者之间进行的两个动态的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是将原商标名称设计者的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有效地明示给目标消费者。本质上是译者在原商标名称与原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新商标名称与目标认知语境之间建立最佳关联的过程。此外,商标名称的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作者提出商标名称翻译的四大最佳关联性策略,即语音、语义、功能、情感最佳关联。译者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的关联性出发,结合一些具体可行的翻译方法如音译、直译、音译合译法等增强认知效果,从而激发其消费欲望,促进商家和消费者的交际成功,最大限度地实现商标的广告效应。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作者指出了本文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作者进一步肯定了关联理论在指导商标名称翻译的重要意义。本论文对商标名称翻译的研究,为拓展广告文体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