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1岁内晚期早产儿(Late preterm infants, LPI)体格生长状况,为正确评价LPI体格生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保科收集婴儿体格生长资料。以同期足月儿(Full term infants, FTI)作为对照组,比较LPI和FTI年龄的体重Z值(Weight-for-age Z-score, WAZ)、年龄的身长Z值(Length-for-age Z-score, LAZ)、年龄的头围Z值(Headcircumference-for-age Z-score, HCZ)、身长的体重Z值(Weight-for-length Z-score, WLZ)及生长速度(ΔWAZ、ΔLAZ、ΔHCZ)。以出生体重(Birth weight, BW)为观察指标,比较LPI的BW与1986年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BW的差异。结果(1)共收集LPI309人,FTI418人。LPI的BW均值(2518.05±463.80)g明显小于FTI(3225.91±404.91)g(p<0.01)。34-35周LPI的BW均值低于1986年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BW值,36周LPI的BW均值高于参考值;(2)与FTI比较,WAZ和HCZ的生长水平在6~月龄前LPI的水平较低,8~月龄时达到FTI水平,而LAZ在1岁内仍未达到FTI水平(p<0.0001);WLZ水平与FTI相同;(3)矫正月龄1月龄时,LPI的各项体格指标已超过FTI水平,有统计学差异;(4)1岁内LPI组体格生长速度均值明显大于FTI(p<0.0001),ΔWAZ1-4、ΔLAZ1-4、ΔLAZ4-8和ΔHCZ1-4分别为1.74±0.89、1.24±0.79、0.79±0.71和0.98±0.83;(5)矫正月龄后,4~、5~、6~月龄LPI低体重的发生率仍明显高于FTI;5~和6~月龄消瘦的发生率较FTI高,有统计学差异;在8~月龄段LPI超重发生率高于FTI(p=0.0475);矮小的发生率与FTI无明显差异。结论(1)与1986年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BW值比较,LPI的BW有明显变化,提示我国不同胎龄BW标准也应像儿童体格生长标准一样,间隔一定时间后重新调查制定;(2)评价LPI体格生长指标时,矫正其胎龄的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3)LPI体格生长速度较FTI快,且有追赶性生长;(4)LPI出现体格偏离的可能比FTI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