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谈到俄罗斯侨民文学,不能不提及侨民的侨居地。在欧洲以巴黎、柏林、伦敦等为中心,在远东以中国的哈尔滨和上海为中心。欧洲和中国给处于颠沛流离中的俄罗斯侨民提供了生存的空间。20世纪上半叶,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十月革命,大批俄罗斯人来到中国,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和上海。哈尔滨曾是当时中国俄侨文化活动的中心,被称为“俄罗斯的亚特兰蒂斯”。俄侨中的作家、诗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俄侨诗歌尤为引人注目,像一簇簇奇葩,又像点点繁星在中国俄侨文学百花园中熠熠生辉。这些诗歌作品生长在中国土壤中,流淌着俄罗斯诗人的激情,可以称为文学中的“混血儿”。这一时期优秀的俄罗斯侨民诗人有阿阿恰伊尔、阿涅斯梅洛夫、瓦别列列申、拉安捷尔先等。本文将以多维度为视角作为解读中国俄侨诗歌的切入点。从文学心理学层面、对话性层面、形象层三个层面解读中国俄侨诗歌的丰富内涵,追寻中国俄侨诗歌创作的内在心理动机,分析诗歌中众声喧哗的对话性,同时挖掘中国俄侨诗人通过诗歌所塑造的形象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全文由绪论、主要内容(四章)以及结束语组成:绪论部分阐释本论文的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构思。第一章主要概述中国俄侨诗人的创作情况和中国俄侨诗歌的两大创作主题。第二章从心理层解读中国俄侨诗人的集体无意识创作。第三章利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从对话层解读中国俄侨诗歌。第四章从形象层维度解读中国俄侨诗歌,呈现当时历史条件下比较完整中国众生群像。结束语部分对论文进行总结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