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影象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作为一个重要的缺血性脑卒中亚型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其发病主要危险因素多数学者认为与高血压有关,但也有人认为尚有其它主要危险因素,因临床上部分LI的患者并无高血压,故目前对LI的主要危险因素仍有争议。为此,我们选择了134例住院病人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旨在对LI发病的危险因素有更深入的了解。 方法:选择2002.3~2002.10期间住我院神经科的134例病人,其中LI患者52例(多发22例,单发30例),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CT)患者52例,非脑血管病患者30例(作为空白对照),在所有患者中对可能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颈动脉斑块(有无、类型、积分)、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定分析。通过对单发LI组/多发LI组、LI组/非脑血管病组、LI组/脑血栓形成组的单因素分析比较发病危险因素有无差异;通过对LI组/非脑血管病组、LI组/脑血栓形成组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以了解决定LI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 一.单因素分析 (一)单发LI与多发LI比较:在高血压史、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方面存在差异。 (二)LI与非脑血管病比较:在高血压史、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颈动脉狭窄、斑块积分方面存在差异。 (三)LI与脑血栓形成比较:在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年龄、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颈动脉有无斑块、狭窄程度、斑块类型、斑块积分方面存在差异。 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LI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高血压史和高密度脂蛋白;年龄、胆固醉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类型(软斑块、混合斑块)是LF脑血栓形成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一LI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高血压史、胆固醇、纤维蛋白原、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积分与LI的发病相关,高密度脂蛋白是Ll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多元Logisti。回归分析显示影响LI发病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史和高密度脂蛋白,其中高血压史是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是保护性因素。 二.单发LI和多发LI在发病危险因素上有差异,有高血压史者发生单发LI的可能性大,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高者易患多发Ll,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者易患多发LI。 三.LI和脑血栓形成在发病危险因素方面有差异,有高血压史者易发生LI,而颈动脉有斑块,年龄大,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积分水平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者,易患脑血栓形成。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LI和脑血栓形成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胆固醇和颈动脉斑块的类型,当年龄增加、胆固醇水平升高、颈动脉斑块类型为软或混合斑时,易患脑血栓形成,发生LI的可能性相对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