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125I放射性粒子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研究125I放射性粒子诱导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及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通过以上实验对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作出评价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材料和方法取高糖型DMEM培养的对数生长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细胞计数并稀释,接种于35mm直径培养皿。克隆形成率实验中设置A组:对照组(不加粒子),B组:低剂量实验组(加入7.4×106Bq 125I粒子1枚),C组:中剂量实验组(加入14.8×106Bq 125I粒子1枚),D组:高剂量实验组(加入29.6×106Bq 125I粒子1枚),37℃、5%CO2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于培养后第1~7日进行各组克隆计数并计算克隆形成率。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实验中设置A组:对照组(不加粒子),B组:低剂量实验组(加入7.4×106Bq 125I粒子1枚),C组:中剂量实验组(加入14.8×106Bq 125I粒子1枚),D组:高剂量实验组(加入29.6×106Bq 125I粒子1枚),于细胞培养1周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动物实验采用雄性BALB/C裸小鼠建立人食管癌Eca-109细胞株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低剂量(C组,7.4×106Bq)、中剂量(D组,14.8×106Bq)和高剂量组(E组,29.6×106Bq)。A组不作任何处置,B组以18号穿刺针穿刺瘤体1次,C、D、E组分别在瘤体中央以18号穿刺针植入相应剂量的粒子7.4×106Bq、14.8×106Bq、29.6×106Bq 1枚。30d后采用拉颈方法处死裸鼠。分别比较C、D、E组第30天的肿瘤抑制率。小鼠处死后,完整取出肿瘤,在瘤体的最大剖面上取材。组织标本经过固定、脱水、透明、包埋、连续切片及苏木紫-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周后克隆形成实验中A、B、C、D各实验组各组细胞克隆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与B组,D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D组与C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实验中,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凋亡细胞阳性指数(AI)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C组与B组,D组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D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粒子剂量增加,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增高,各组之间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动物实验中,第30天检测各组移植瘤体积,C、D、E组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组瘤体积与C组瘤体积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D、E组之间瘤体积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瘤体积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25I放射性粒子可以降低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克隆形成率;(2)125I粒子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的能力可能是通过把细胞阻滞在G2/M期实现,125I放射性粒子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能力;(3)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125I粒子对食管癌治疗的有效性;单枚125I粒子的推荐剂量在14.8×106Bq~29.6×106Bq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