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定量成像技术在宫颈癌诊断和复发预测中的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r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人体内的不成熟细胞异常增殖并分化不良而形成的恶性肿瘤,常由其起始的器官或者细胞类型来命名。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起源于子宫颈部,是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妇女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随着相关筛查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而逐渐提高,且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尤其是16、18两个亚型,其他危险因素包括低收入、性生活混乱、免疫抑制及吸烟等。确诊时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肿瘤的一些组织病理学特征(如分化程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嗜神经浸润、基质浸润深度和淋巴结状态等)均与其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目前,许多影像学手段已被用于宫颈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相对于超声(ultrasound,US)、CT(computed tomography)等其他影像学检查而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在安全性、成像方式和软组织分辨率等诸多方面均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准确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边界、宫旁浸润及周围脏器侵犯,不仅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还为其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MRI检查已成为国际妇产科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推荐使用的宫颈癌分期和疗效监测的主要影像学评估手段。MRI传统成像序列主要以形态学研究为主,具有一定局限性,而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功能成像技术,实现了从细胞或分子水平对生物组织信息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通过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测量对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状态进行量化分析的定量成像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在宫颈癌的相关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比于传统DWI,长可变回波链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readout segmentation of long variable echo trains—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RESOLVE—DWI)具有图像分辨率高、显示解剖细节好、伪影少和失真度小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头颈部、体部肿瘤的研究。T1mapping和T2mapping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用于评价组织异常特征的定量磁共振技术。T1 mapping成像技术主要通过测量图像的纵向弛豫时间(T1值)来定量分析生物组织学特征,扫描序列包括增强前及增强后T1 mapping,具有操作简单、扫描时间短等优点,以往T1mapping成像多用于心肌病变(如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及心肌淀粉样病变等)的研究,也可用于肝纤维化、慢性胰腺炎等疾病的评估;而T2mapping成像技术则通过测量图像的横向弛豫时间(T2值)定量地反映组织的含水量,其稳定性高、可重复性好,早期该技术多用于评估关节软骨病变(如膝关节损伤、椎间盘退行性变等),然而近些年来T1 mapping、T2 mapping成像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体部肿瘤的研究。本课题主要采用T1mapping、T2mapping成像和RESOLVE—DWI扫描序列,首先,通过对宫颈癌初诊患者的血清学资料、MRI定量成像数据的收集,从以上三个技术层面对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分期、血清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其次,通过收集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资料,从不同技术层面对宫颈癌的病理学特征(如组织分型和分化、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嗜神经浸润、基质浸润深度及淋巴结状态)进行有效评估;最后,所有宫颈癌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3年的随访,以期分析T1 mapping、T2 mapping和RESOLVE—DWI定量成像技术对宫颈癌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发现MRI定量成像技术在宫颈癌诊断和治疗后复发预测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合理化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支持。第一部分磁共振定量成像技术在宫预癌临床特征中的应用研究背景和目的1.比较T1 mapping、T2 mapping及RESOLVE—DWI定量成像技术对宫颈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2.探讨T1mapping、T2mapping及RESOLVE—DWI定量成像技术的相关定量参数与血清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arcinoma-associated antigen,SCC-Ag)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1、宫颈癌患者的收集: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或宫颈活检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共107例,其中低分期组(ⅠB~ⅡA期)75例、高分期组(ⅡB~ⅣB期)32例;2、血清标本的收集:收集上述宫颈癌患者的血清标本107例;3、所有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均接受常规MRI、增强前后T1mapping、T2 mapping 及 RESOLVE—DWI 检查;4、在T1 mapping、T2mapping和ADC伪彩图上测量并计算肿瘤增强前纵向弛豫时间(T1pre)、增强后纵向弛豫时间(T1post)、增强后T1减少率(δT1%)、横向弛豫时间(T2)及ADC值;5、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标本中SCC-Ag的表达水平;6、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并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参数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组间比较,以Medcalc 19.0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参数与临床分期、血清SCC-Ag表达水平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T1 mapping、T2mapping及RESOLVE—DWI定量参数值在宫颈癌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差异。①宫颈癌低分期组与高分期组对比,T2及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及ADC值鉴别低分期组与高分期组宫颈癌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840、0.687,且T2值的诊断效能优于ADC值(Z=2.237,P=0.025);②以T2=84.40 ms为最佳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01%和87.52%,约登指数为 0.635,95%置信区间为 0.756~0.904;以 ADC=0.69 × 10-3mm2/s为最佳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03%和59.41%,约登指数为0.354,95%置信区间为0.590~0.773。2、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值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539,P<0.05),ADC值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296,P<0.05);ADC值与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23,P<0.001)。结论T2值及ADC值对宫颈癌临床分期的评估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T2值的诊断效能优于ADC值;而ADC值与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第二部分磁共振定量成像技术对宫颈癌病理学特征的诊断价值背景和目的探讨T1 mapping、T2 mapping及RESOLVE-DWI定量成像技术对宫颈癌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嗜神经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基质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学特征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宫颈癌患者的收集: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或宫颈活检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共107例,包括鳞癌92例、腺癌15例;宫颈鳞癌低分化组18例、中高分化组34例;LVSI阳性组31例、LVSI阴性组32例;PNI阳性组10例、PNI阴性组28例;基质浸润深度>1/2组52例、基质浸润深度≤1/2组12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组20例、淋巴结转移阴性组42例;2、所有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均接受常规MRI、增强前T1mapping、增强后T1 mapping、T2 mapping 及 RESOLVE—DWI 检查;3、在T1mapping、T2mapping和ADC伪彩图上测量并计算肿瘤增强前纵向弛豫时间(T1pre)、增强后纵向弛豫时间(T1post)、增强后T1减少率(δT1%)、横向弛豫时间(T2)及ADC值;4、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并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参数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各定量参数在宫颈癌不同组织病理学特征中的差异,通过Medcalc 19.0软件绘制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对比分析这些定量值对宫颈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诊断效能,并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阈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宫颈鳞癌的ADC值高于腺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AUC为0.746,以ADC=0.70 × 10-3mm2/s作为鉴别宫颈鳞癌及腺癌的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48%、80.00%,约登指数为0.485,95%置信区间为0.653~0.826;2、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的T1post、δT1%、T2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post、δT1%、T2及ADC值鉴别低分化与中高分化宫颈鳞癌的ROC 曲线 AUC 分别为 0.931、0.935、0.770、0.773,且T1post、δT1%值的诊断效能优于T2及ADC值(P<0.05),T1post与δT1%值、T2与ADC值之间的诊断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T1post=626.09 ms为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44%、76.47%,约登指数为0.709,95%置信区间为0.826~0.983;以8T1%=52%为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88.24%,约登指数为0.771,95%置信区间为0.830~0.984;以T2=83.60 ms为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78%、70.59%,约登指数为0.484,95%置信区间为0.632~0.875;以ADC=0.72×10-3mm2/s为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78%、67.65%,约登指数为0.454,95%置信区间为0.636~0.877;3、宫颈癌LVSI、PNI阳性组的T2值均低于LVSI、PNI阴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值预测LVSI、PNI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910、0.761;以T2=84.00 ms作为预测LVSI的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42%、90.62%,约登指数为0.680,95%置信区间为0.811~0.968,以T2=78.93ms作为预测PNI的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0%、78.57%,约登指数为0.586,95%置信区间为0.595~0.884;基质浸润深度>1/2组的T2及ADC值均低于基质浸润深度≤1/2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及ADC值鉴别基质浸润深度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893、0.716,且两者的诊断效能相当(Z=1.421,P=0.155),以T2=90.54ms为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69%、83.33%,约登指数为0.660,95%置信区间为0.790~0.956,以ADC=0.80X 10-3mm2/s为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77%、66.67%,约登指数为0.474,95%置信区间为0.589~0.82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各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 mapping、T2mapping及RESOLVE—DWI定量成像技术在宫颈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评估方面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第三部分磁共振定量成像技术对宫颈癌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背景和目的探讨T1 mapping、T2mapping及RESOLVE—DWI定量成像技术对宫颈癌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1、宫颈癌患者的收集: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或宫颈活检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共107例,其中包括手术组77例(复发组13例、非复发组64例)、非手术组30例(复发组10例、非复发组20例);2、对手术或同步放化疗治疗后的宫颈癌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3年的随访;3、所有宫颈癌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常规MRI、增强前后T1mapping、T2 mapping 及 RESOLVE—DWI 检查;4、在T1 mapping、T2mapping和ADC伪彩图上测量并计算肿瘤的增强前纵向弛豫时间(T1pre)、增强后纵向弛豫时间(T1post)、增强后T1减少率(δT1%)、横向弛豫时间(T2)及ADC值;5、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并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组间比较,以Medcalc 19.0软件绘制ROC曲线,评价相关参数对宫颈癌治疗后复发的预测效能,并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阈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07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后复发23例,总复发率21.5%,其中手术组77例,复发13例,复发率16.9%,非手术组30例,复发10例,复发率33.3%;2、T1 mapping、T2mapping及RESOLVE—DWI定量参数值在预测宫颈癌手术治疗后复发组与非复发组间的差异。①手术组中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对比,T1pre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1pre值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的ROC曲线AUC为0.742,以T1pre=1480.19 ms作为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92%、70.31%,约登指数为0.472,95%置信区间为0.630~0.825;3、T1 mapping、T2 mapping及RESOLVE—DWI定量参数值在预测宫颈癌非手术治疗后复发组与非复发组间的差异。①非手术组中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对比,T1pre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1pre值预测宫颈癌非手术治疗后复发的ROC曲线AUC为0.780,以T1pre=1494.00 ms作为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0%、75.00%,约登指数为0.550,95%置信区间为0.592~0.91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1pre值是宫颈癌患者治疗后复发的预测因素。结论治疗前T1 mapping成像的T1pre值对宫颈癌治疗后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甲醇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也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载体,全世界每年甲醇的需求量超过1亿吨。Cu/Zn O/Al2O3是目前合成气制甲醇的主流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此外,以Ce O2作为载体的Cu/Ce O2催化剂在低温甲醇合成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尽管人们已经对合成气制甲醇反应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是由于催化剂的结构和甲醇合成过程均比较复杂,导致对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和活性位点的认知仍然存在
学位
第一部分 经颅磁刺激对酒精使用障碍人群饮酒行为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目的:过量饮酒是当今社会可预防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大约有300万人的死亡是由于酗酒造成的。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AUD)是.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它主要是由于遗传与环境间错综复杂的作用引起,可影响AUD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领域,导致其心理健康与社会功能的显著损害,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负担和经济成本负担
学位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类似石墨烯的二维材料,它是氮化碳所有同素异形体中最稳定的构型。由于具有储量丰富、生物兼容性好、化学稳定性好、热稳定性好、耐酸碱、抗辐射等特点,g-C3N4在光/电催化和环境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此外,g-C3N4具有2.7 eV的固有带隙,面内共轭的π键使其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因此g-C3N4在光电探测器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g-C3N4虽具有优异的光电
学位
研究背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疗法是过继性细胞输注(adoptive cell transfer,ACT)疗法的一种,多项在晚期恶性黑色素瘤中的临床研究证实:应用自体TIL细胞输注联合白介素-2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可达49-72%,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有22%的患者肿瘤长期完全缓解。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报道显示TIL细胞回输在黑色素瘤
学位
当前我国能源环境问题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作用日益突出,一个国家想要单纯依靠自然资源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已然走到了穷途末路。在保证“绿水青山”的前提下,要想实现经济增长的总目标,必须将产业绿色转型视为关键方法,放在高度关注的位置上。在这一现实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正成为全球转变发展模式和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当下面对我国生态发展难题,打造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用科技为绿色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无疑是解决
学位
背景:肺癌是全球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包括两种亚型:大约占病例总数85%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以及大约占15%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NSCLC占癌症死亡的很大比例,其特点是治疗应答率低和总体预后差。尽管在最初化疗对NSCLC患者病情缓解很有效,但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在
学位
世界各国“碳中和”目标的承诺与提出,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关键阶段。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经济总量第二大的国家,我国始终肩负大国责任,牢记大国使命,发挥大国影响,不断努力向国际社会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提交满意的中国答卷。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与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纽带与生态宝地,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工作的进展,事关民族振兴、国家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千秋大计
学位
<正>本病属中医"聚星障"范畴,发病率颇高,治疗常感棘手,且极易复发。目前中西医对本病尚缺乏特效疗法的今天,探讨本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实是眼科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所得,对本病证治问题拟做一探讨性的阐述。敬希诸同道指正是幸。
会议
<正>从1992年至1995年底,共收治病毒性角膜炎65例,共69只眼,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局部应用鱼腥草注射液点眼,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65例中,男21例,23只眼;女44例,46只眼。其中病在一只眼61例,双眼4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3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2年半,初发者37例,复发一次者19例,复发两次以上者9例。
会议
背景及目的梗阻性肾病(Obstructive Nephropathy,ON)是指由于尿路梗阻导致尿流排出障碍,引起肾盂和肾小管内压力增高,最终导致肾实质和肾功能损害的疾病。ON是导致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主要原因。此外,ON的隐匿性使其诊断困难,患者常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从而会加剧CKD的进展。ON也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