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安徽省医学本科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以及学校适应的情况。(2)分析安徽省医学本科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3)探讨安徽省医学本科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学校适应的相关性,为医学生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及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安徽省三所医学院校的2960名医学本科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医学本科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均分为113.72±14.09,单项均分为2.71±0.34;分量表得分排序,自我实现得分最高,其余依次为人际间支持、营养、压力管理、运动,健康责任得分最低。2.医学本科生的学校适应总均分为204.22±26.39,单项均分为27.08±0.34;分量表得分排序,学习适应得分最高,其余依次为人际关系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得分最低。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F=10.25, P=0.000)、专业(F=5.12, P=0.000)、生源地(t=4.70, P=0.000)、居住情况(F=4.41, P=0.012)、家庭月平均收入(F=4.49,P=0.004)、是否接触过健康促进类课程(t=5.32, P=0.01)、父亲受教育程度(F=11.08, P=0.000)、母亲受教育程度(F=13.49, P=0.000)的医学本科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学校适应总分及各维度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124-0.680, P<0.01)。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适应的7个维度、一般资料中的年级、父母亲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接触健康促进类课程进入了回归方程,共同解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变异量的43.3%。结论:1.安徽地区医学本科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自我实现行为水平最高,健康责任行为水平最低。2.安徽地区医学本科生的总体适应状况较好,其中,学习适应水平最高,满意度水平最低。3.一般资料中的年级、父母亲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接触健康促进类课程是医学本科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4.医学本科生的学校适应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学校适应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具有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