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胡索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为著名的"浙八味"之一。延胡索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苄基异喹啉型生物碱及核苷类物质。临床应用较广。目前延胡索人工栽培驯化中,普遍存在种源不清、品种退化、病虫害发病率高、采用传统栽培模式等严重问题,导致连作障碍,其产量品质大幅下降,极大地限制了延胡索人工栽培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研究通过将主产区9批延胡索样品进行引种实验后,采用现代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与传统的土壤学、生态学、植物营养学、药物分析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将生态环境-种质资源-药材品质-化学指纹图谱联系起来,结合延胡索次生代谢产物,深入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速效养分因子与延胡索品质的关系,依据环境因子(土壤),对延胡索的化学多样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分析引种后其生理指标、生物碱类物质、核苷类物质的变化,在重庆道地产区采用传统生物学形态特征结合药物分析学等现代技术筛选出质量优、产量高、适应重庆开州及周边地区的稳定优良生态型延胡索种质资源。研究结果将为重庆延胡索优良种源、规范化生态栽培的配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并对重庆其他道地药材具有示范及指导意义,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将重庆市开州区大德镇九岭村等地9批延胡索分别引种于重庆市万州区五桥镇天星村和重庆市开州区谭家镇撕栗村进行同质园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及多变量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延胡索化学指纹图谱及7种主要生物碱类物质(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脱氢紫堇碱、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碱、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化学多样性评价体系,为后续研究及延胡索药材质量评价提供技术手段。2)对万州栽培基地不同种质延胡索地上部分及万州、开州栽培基地两年同质园实验延胡索块茎6种生物碱(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碱、脱氢紫堇碱和延胡索乙素)及3种核苷(尿苷、鸟苷和腺苷)进行分析,发现延胡索块茎及地上部分均含有6种生物碱及3种核苷,为后续研究及种植资源选育提供参考。3)通过对两年同质园实验引种栽培延胡索的生理指标分析,引种栽培后,万州及开州栽培基地同一种质延胡索没有造成显著的生理指标变化,在产量上略微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整体表现出开州栽培基地单株产量高于万州栽培基地。延胡索在引种栽培后,不同种质来源的延胡索的生理指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不同种质延胡索在引种后对其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出一定的差异。4)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为药用植物获取水分及养分的场所,土壤养分的变化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主要活性成分的形成与积累有直接作用。对于引种栽培延胡索来说,不同种质延胡索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养分以及土壤酶活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根际富集效应,且相关性及差异性显著,特别是硝态氮和蔗糖酶最为明显。在影响根际养分活性的诸多因素中,土壤有效氮、磷含量是整个植物的动力来源,对土壤pH和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其活性物质的积累。5)通过对延胡索药材及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的分析,发现万州及开州栽培基地不同种质延胡索引种栽培后其根际土壤及延胡索药材中重金属残留量差异显著,但均符合相应的标准值,满足中药材GAP发展,为延胡索质量安全评价提供参考。6)通过探讨外源钙(Ca2+)、钾(K+)对重金属镉(Cd)(0~25mg/kg)胁迫下延胡索幼苗的株高、生物量、生理特征、重金属含量及药用品质的变化,发现在Cd污染的土壤上种植延胡索,可加入适量的外源Ca2+通过改变延胡索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等方式达到缓解Cd毒害,降低块茎中Cd含量,改善药用品质。通过上述指标分析最终得出江苏通州(TZ)、尚湖镇小坑门(SH)、古竹(GZ)、浙江东阳(DY)、安徽芜湖(WH)产地延胡索适合于重庆市万州区引种栽培,江苏通州(TZ)、尚湖镇小坑门(SH)、浙江东阳(DY)、安徽芜湖(WH)、开州区郭家镇(GJ)、古竹(GZ)产地延胡索适合重庆市开州区引种栽培,并且能达到引种栽培后质量有所改善,适应性增强。另外,在栽培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氮素肥料的施加,结合微生物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因为氮素是影响延胡索活性物质积累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