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泽厚提出的“心理本体论”,作为其早期实践美学的延续和归宿,标志着他的学术关注点发生了转移,由早期的关注群体、理性转向更加重视个体、感性心理。本文尝试对心理本体论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章是绪论,是对本文的整体性描述。概括了李泽厚的学术倾向发生的变化,他在探索人如何活得更好的前提下提出了心理本体。然后论述了研究心理本体的目的、方向、价值和意义。第二章主要探讨心理本体的理论渊源。第一节对李泽厚著作中提出的众多“本体”进行简单梳理,力求把心理本体从中区分开来;第二节主要从心理本体的理论渊源着手,说明这些理论对心理本体形成的作用和影响。第三章对心理本体形成的过程和途径进行了论述。第一节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心理本体的发展进行梳理,力图还原心理本体的真实历史面貌;第二节论述心理本体形成的途径“积淀”,阐述积淀在心理本体形成中的作用,并对这一作用进行评价。第四章将心理本体纳入到历史本体体系中来研究。李泽厚在其建立的历史本体论中,把心理本体作为历史本体发展的归宿和目的。因此在以研究心理本体时,有必要将它放在历史本体论中进行观照,可以将这一理论阐释得更清晰、明确。此外,本章还研究李泽厚是怎样把心理本体纳入到他原有的理论体系中,心理本体在这一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和作用。以及简单论述了如何建设心理本体。第五章是对心理本体价值和局限的评价。第一节首先剖析了心理本体的实质,力图寻找为什么李泽厚要将它纳入自己原有体系的深层原因。第二节阐释心理本体的价值和意义。第三节主要说明心理本体理论的局限。结语部分总结全文。说明心理本体是李泽厚近期关注的主要内容。这一理论为我们思考新时期哲学美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李泽厚在心理本体上寄托了很高的期望。但由于它是体系矛盾的产物,因此,究竟能不能发挥他所预想的作用,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同时也期望后面的研究者能对这一理论进行补充、完善,在人如何活得更好这一问题上做出进一步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