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义务教育的终端,农村初中教育能够全面落实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对于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双重任务”的价值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农村初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双重培养目标应与基础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即基础性、普及型和全面性相吻合,全面落实“双重任务”有助于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第二,双重培养目标应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契合,彻底贯彻“双重任务”有利于实现农村地区的民生改善;第三,双重培养目标应与学生的现实多元发展需求相切合,落实“双重任务”有益于解决农村初中教育所存在的严重的升学和就业分流问题。 然而,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农村初中教育却存在严重的“双重任务单一化”问题。贵州黎乡中学的“双重任务单一化”问题很具有代表性,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课程设置标准单一,以国家课程为主,校本课程遭遇忽视,课程结构以学术性学科课程为主,缺乏职业教育课程,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城市中心主义”的教学内容与农村发展实际相脱离;教学模式机械呆板,完全围绕升学任务展开;教育结果呈现出低合格率、低升学率和高辍学率。 究其原因,导致农村初中“双重任务单一化”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相关法制建设不到位,难以保证“双重任务”依法落实;(二)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均以第一产业为主,导致农村人口对“双重任务”全面落实的教育需求度不足;(三)传统观念对“双重任务”具体实施的制约,正是由于传统人才观(高分、高学历即高能)、课程与教学观(课程内容即为应试材料)、质量观(升学率决定教育质量)等落后观念的严重束缚,导致“双重任务”贯彻落实遭遇限制;(四)教师资源、办学条件、职业教育经费等教育资源配置不足致使“双重任务”缺乏全面落实的现实基础;(五)学校评价制度以升学为价值取向,导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任务,忽视就业教育;(六)学校教育内容“城市中心化”,脱离当地经济社会导致“双重任务”欠缺全面落实的途径。 鉴于此,解决农村初中教育阶段“双重任务单一化”的对策主要从完善教育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执教,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转变不同主体传统观念,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入手,明确学校双重培养目标,探索出适合农村地区初中教育的“普职结合”模式。并通过充分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增加职业教育课程,完善课程设置的一般性与地域性,为“双重任务”的落实奠定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