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双重任务单一化”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贵州黎乡中学的考察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义务教育的终端,农村初中教育能够全面落实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对于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双重任务”的价值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农村初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双重培养目标应与基础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即基础性、普及型和全面性相吻合,全面落实“双重任务”有助于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第二,双重培养目标应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契合,彻底贯彻“双重任务”有利于实现农村地区的民生改善;第三,双重培养目标应与学生的现实多元发展需求相切合,落实“双重任务”有益于解决农村初中教育所存在的严重的升学和就业分流问题。  然而,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农村初中教育却存在严重的“双重任务单一化”问题。贵州黎乡中学的“双重任务单一化”问题很具有代表性,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课程设置标准单一,以国家课程为主,校本课程遭遇忽视,课程结构以学术性学科课程为主,缺乏职业教育课程,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城市中心主义”的教学内容与农村发展实际相脱离;教学模式机械呆板,完全围绕升学任务展开;教育结果呈现出低合格率、低升学率和高辍学率。  究其原因,导致农村初中“双重任务单一化”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相关法制建设不到位,难以保证“双重任务”依法落实;(二)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均以第一产业为主,导致农村人口对“双重任务”全面落实的教育需求度不足;(三)传统观念对“双重任务”具体实施的制约,正是由于传统人才观(高分、高学历即高能)、课程与教学观(课程内容即为应试材料)、质量观(升学率决定教育质量)等落后观念的严重束缚,导致“双重任务”贯彻落实遭遇限制;(四)教师资源、办学条件、职业教育经费等教育资源配置不足致使“双重任务”缺乏全面落实的现实基础;(五)学校评价制度以升学为价值取向,导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任务,忽视就业教育;(六)学校教育内容“城市中心化”,脱离当地经济社会导致“双重任务”欠缺全面落实的途径。  鉴于此,解决农村初中教育阶段“双重任务单一化”的对策主要从完善教育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执教,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转变不同主体传统观念,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入手,明确学校双重培养目标,探索出适合农村地区初中教育的“普职结合”模式。并通过充分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增加职业教育课程,完善课程设置的一般性与地域性,为“双重任务”的落实奠定现实基础。
其他文献
在计算机自动测评(CAA)领域中,针对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等客观试题的自动批改技术已经很成熟,被应用于大型的考试系统中。但是,针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以及作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生评教是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体系,从学习者角度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的评价。迄今为止,学生评教结果已被广泛地运用到办学水平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师工作评估、教师改
本文旨在以城乡统筹为视角分析我国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基本对策。笔者提出这一选题的构思来源于对农村初中校本教研实践的反思以及对提升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
本文以欧洲伊拉斯谟项目为分析案例,对高校交换生项目实施进行了探析。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分析交换生项目大发展的背景;第二章详细介绍了伊拉斯谟项目的实施现状及
提问,对于儿童来说,具有特殊的涵义。儿童提出的问题,其实是最本初的,也是最重大的,是终其一生未必解决得了的问题。儿童的“提问”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类哲学的胚胎。进入儿童的问
身体锻炼既是一项身体活动,也是一项心理活动。身体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增进心理健康。然而,在已有的身体锻炼增进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存在以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