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尔吉斯斯坦地处中亚并与我国的新疆接壤,为古代丝路之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文章试图对吉尔吉斯斯坦的语言政策进行详细梳理,对其进行阶段性的分析,并归纳其特征。文章主要采取文献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收集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各时期的宪法、语言法和教育法等法律资料,结合社会背景,反映各阶段语言政策与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因素的互动关系,考察不同时期的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并找出其语言政策的核心特征。文章的主体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节为导言,主要包括选题背景及缘由、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之处以及术语说明,该部分是对整个研究做的总结性概述。第二章节至第四章节为吉尔吉斯斯坦各个阶段的语言政策,即第一阶段(1991.8.31-1994.4.15),带有浓厚民族主义色彩的语言政策;第二阶段(1994.4.15-2001.9.11),回归俄语的语言政策;第三阶段(2001.9.11-至今),趋向“三语”(吉尔吉斯语、俄语和英语)的语言政策。各阶段语言政策的内容包括社会背景、法律体现、内容和评价。第五章节为特征分析,是对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特征的总结,内容包括象征性特征、不平衡的双语制特征和去俄罗斯化特征。第六章节为研究总结,此部分总结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展望。研究结果表明,语言政策是一个综合体,涉及到语言政治、民族政策、宗教及意识形态、经济和对外关系等方面。影响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的语言政策的因素有很多,但起决定作用的只有两个:民族主义和回归意识(如对俄语的回归,对经济全球化的回归),它们就像天平的两端,语言政策就随着它们的上下运动而呈现不同的内容和特征。吉尔吉斯斯坦的语言政策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阶段的语言政策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第二阶段的语言政策开始回归俄语;第三阶段的语言政策更加趋向三语。同时它们在整体上表现出象征性、不平衡的双语制和去俄罗斯化的特征。通过对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内容和特征的分析,文章对该国的语言政策进行了总结。认为到现在为止,吉尔吉斯斯坦的语言政策没有在完全意义上获得成功,但只要破除俄语是优势语言的固定思维,加上贯彻性、系统性的政策措施,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就会更加完善,其语言政策将会为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稳定提供保障,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