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后,科学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增长,单纯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劳动力投入数量增长的角度,已经不能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美国的经济学家开始把人力资本变量引入经济分析,对经济发展的动力做出全新的解释.理论和实践证明人力资本增长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会计界响应时代的要求,在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会计.从二十世纪60年代至今人力资源会计从开始试行阶段到广泛应用发展阶段,理论和实践都在向前推进.在中国80年代开始介绍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也得到很大发展,但不容质疑的是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人力资源会计在实务中的应用.该文的主旨是通过运用制度经济学基本原理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模式选择标准,劳动者权益会计实施困难原因的论述,提出人力资本股权化设想,借以推动人力资源会计在中国的应用.该文认为人力资源会计迄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基础理论供应不足,而不是"人力资源计量的困难".因此,该文引入科斯的制度经济学,作为一个一般的理论框架,对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论述,运用科斯制度经济学第一定理论述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运用科斯第二定理论述了人力资源会计模式的选择标准.从产值最大化的角度,劳动者权益会计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最佳模式选择,但该模式的交易费用太高,主要是该模式的制度成本高.制度成本——制度本身设计、制定、实施、改革的成本.针对这一原因,在详细分析该模式制度成本基础上,该文提出了人力资本股权化设想,借以降低实施劳动者权益会计制度成本,推动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基本原理:以人力资本价值或贡献大小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标准或方式,给人力资本所有者以一定的股权,使其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设人力资本科目反映人力资本所有者根据与物质资本所有者达成的协议所享有的股东权益,人力资本加入企业后,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投资由于可以准确计量直接计人资产类科目——人力资产投资成本,在以后各期摊销,不计人力资本增加.最后,文章全面论述了人力资本股权化及其对传统会计的影响.该文从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论该部分首先回顾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历程,阐述人力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源会计的关系,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公认的人力资源会计的三个模式的定义及研究状况进行介绍.对人力资源会计迄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的"症结",该文认为不是"人力资源计量的困难"而是人力资源会计赖以构建的基本理论供给不足,进而提出引入科斯的制度经济学理论.第二部分:科斯制度经济学原理与人力资源会计该部分首先论述了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和人力资本特殊的收益效应,进而运用科斯第一定理论述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运用科斯第二定理论述了人力资源会计模式的选择标准的确定.根据科斯第二定理制定的模式选择标准,从产值最大化角度,劳动者权益会计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最佳模式,但其交易费用高.最后,详细分析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的制度成本.进而提出能够降低制度成本,进而推动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人力资本股权化设想.第三部分:人力资本股权化及其对会计的影响该部分明确了人力资本股份化,和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定义,及其区别.论述了人力资本股权化的政策依据、理论构想.详细论述了人力资本股权化对会计基本假设和一般原则、会计方程式、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股权化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提出了人力资本股权化下会计报表的格式.该文结尾强调了在中国实行人力资源会计的紧迫性,指出了我们应本着现实的态度推进人力资源会计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文章全面论述了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人力资本理论与人力资源会计的关系、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人力资源会计迄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理论供给不足,进而引入科斯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论述.运用科斯制度经济学第一定理论述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运用科斯制度经济学第二定理论述了人力资源会计模式选择标准.认为从产值最大化角度劳动者权益会计是最佳模式,但其制度成本过高,进而详细分析劳动者权益会计的制度成本,提出了人力资本股权化设想,以降低制度成本,来推动劳动者权益会计的实行.最后,文章全面论述了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内容及其对传统会计的影响.该文试图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方面引入科斯制度经济学对人力资源会计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论述,希望为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构建有所贡献;另一方面引入人力资本股权化概念,希望能够使劳动者权益会计更具可操作性,以利其早日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