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职业女性角色冲突问题日渐凸显并且日趋激烈。我国以往对职业女性角色冲突影响因素的研究往往集中在传统和现代的期望差异,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家庭价值的尚未肯定以及社会和自我性别意识偏差角度去探讨,定性分析居多,定量分析欠缺,对于妇女冲突形成机制缺乏更为深入的实证探究。本研究结合笔者前期所做研究、综合对以往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内容分析,形成研究假设,即文化堕距对职业女性角色冲突产生消极影响,社会资本和社会支持则有缓解作用。以期通过定量方法对职业女性角色冲突的影响因素的结论和假说进行讨论和验证。笔者采用1990、2000、2010年吉林省妇女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库中数据,将职业女性角色冲突作为因变量,采取交叉表分析、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通过历史比较、地域对比对女性角色冲突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度的挖掘。研究有以下发现:首先,相比于过去,女性收入更多、教育水平更高,工作机会更多,但是面临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意识更为加深,婚姻中的情感支持更为减少,妇女因料理家务未工作的比重在20年来日益增长,冲突愈加激烈。其次,角色冲突问题存在很大的性别差异和地域差异。相比于男性,妇女在生活和事业上要面临更多种类和更大挑战的冲突。相比于城市妇女,农村的职业妇女角色冲突水平更高。再次,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了社会支持和文化堕距的假设,校正了社会资本假设,形成结论如下:影响妇女角色冲突的风险因素为文化堕距因素,特别是在农村,对妇女能力有偏见的传统性别观念和性别分工意识会极大增加职业女性角色冲突;突出的缓解因素为社会支持因素,无论是配偶情感支持、工作单位在收入和条件上的支持及社会保障的提供,都能较大程度缓解职业女性角色冲突;社会资本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职业女性角色冲突,特别是对于城镇女性,单位位置越高,人际交往越多,其角色冲突越激烈。最后针对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第一,尊重不同性别、不同个体在家庭角色中的选择差异;改变刻板成见,健全多元价值评价机制,提高家务劳动价值的认同。第二,进行家庭分工制度改革,改变单一传统的分工方式,尊重个体需求,贯彻差别化的思想。对于事业型妇女要弱化传统家庭责任分工,提倡男性承担一定家务;对于家庭倾向型女性,应该加强社会整体对家庭价值的认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家务劳动效率,减轻家务压力,促进家庭功能社会化。最后,加强社会养老保障在女性群体中的普及,构建平等的教育和就业环境,建立弹性的社会工作制度,对于角色冲突高发群体予以特殊关怀和帮助。对于高学历的妇女人才,从多个角度增加妇女发展的激励机制,减少其发展中的多种压力;对于中青年妇女群体,拓展其发展平台和途径,促进家务责任分担和支持;对于农村妇女,减少城乡差距,改变性别成见,积极促进农村妇女地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