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稻米的品质要求越发严格。施肥模式是影响稻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家提出发展绿色和可持续农业的理念后,辽河流域盘锦地区近年来发展起了稻蟹种养典型水稻生态育种模式,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从食物的角度来看,稻蟹种养系统中与施肥模式密切相关的水稻产量和稻米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应予以考虑。本试验以盐丰47稻米品种为原材料,研究了盘锦地区稻蟹种养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施肥模式对稻米产量和采后品质及其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为稻蟹种养系统选择适宜的施肥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同时本试验测定了来自有蟹田和无蟹田的16个农户样品的品质及质量指数,以直观地展现稻蟹种养模式对稻米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1.稻米产量及采后品质本研究通过稻米产量和品质,分别评价了传统模式FP1(分次施无机肥),一次性施用有机无机混合肥料FP2和一次性施用无机肥料OPT(测土配方施肥)三种施肥模式。结果表明,在稻蟹种养系统中,FP2使用的肥料较少,经济成本较低,产量仅略低于OPT,为9377 kg·hm-2,并无统计学差异。对于稻米的采后品质来说,FP1的碾磨品质最好,蒸煮食味品质最差。FP2具有最好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且氨基酸含量最多,必需氨基酸比例最高,达到了33.08%。三种施肥模式均显著降低了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蛋白质含量,FP2的变化量最少。粗脂肪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2.稻米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在贮藏过程中,FP1表现出了更好的碾磨品质。贮藏期间稻米的糙米率变化不大,精米率下降,整精米率略有升高。稻蟹种养系统中稻米的碾磨品质在贮藏过程中得到了提高;三种施肥模式中FP2的外观品质更好。在贮藏期间稻蟹种养模式稻米的外观品质有所改善;三种施肥模式中FP2的蒸煮食味品质最好,在贮藏过程中稻蟹种养系统稻米的食味品质仅仅略有下降;施肥导致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减少,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粗脂肪含量无明显变化。其中FP2直链淀粉减少量和蛋白质增加量最少,氨基酸含量增加最多,具有最好的营养品质。在整个贮藏过程中,直链淀粉,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脂肪含量略有下降;贮藏期间脂肪酸值、水分含量和菌落总数的变化主要受贮藏温度湿度的影响,不同样品间的差异不大。贮藏期间丙二醛含量先增加后减少。3.有蟹田和无蟹田的农户稻米样品的品质及质量指数差异稻蟹种养系统中稻米与无蟹田稻米相比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更好。稻蟹种养系统对稻米的蒸煮品质影响不大,但可以减缓稻米在贮藏过程中食味品质的劣变。稻蟹种养系统对稻米的质构特性和淀粉糊化特性影响不大,可以提高稻米中的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稻蟹种养系统可以减缓稻米在贮藏过程中的脂质氧化程度,对细菌的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稻米质量指数在贮藏期间均出现下降。有蟹田中的稻米在贮藏前后的平均质量指数(92.08%和87.34%)均高于无蟹田中的稻米(91.75%和86.53%),贮藏后有蟹田比无蟹田中稻米质量指数的下降减少了9.49%,证明稻蟹生态种养能够提高稻米的综合质量,减缓稻米贮藏期间品质的下降。综合考虑稻蟹种养模式下稻米的产量和采后品质,我们认为FP2施肥模式显著了提高了稻米产量,改善了稻米品质,并且在贮藏过程中FP2施肥模式稻米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外观,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因此我们认为FP2施肥模式是盘锦地区稻蟹种养系统的最佳选择。同时应注意避免稻米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贮藏,以免加速稻米的质量劣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