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利工程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将显著改变流域内湿地的生态水文节律,引起湿地植被种群分布的改变。而湿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也随不同植物种群而变化,这种由水文条件胁迫下植物种群分布会进一步影响氮素的迁移转化。目前,湖、库等湿地生态系统被认为是N2O排放的热点区域,且有大量研究表明了N2O产生排放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水文胁迫下植被群落的改变也势必影响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活动,从而影响N2O的产生与排放。因此,探究N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利工程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将显著改变流域内湿地的生态水文节律,引起湿地植被种群分布的改变。而湿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也随不同植物种群而变化,这种由水文条件胁迫下植物种群分布会进一步影响氮素的迁移转化。目前,湖、库等湿地生态系统被认为是N2O排放的热点区域,且有大量研究表明了N2O产生排放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水文胁迫下植被群落的改变也势必影响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活动,从而影响N2O的产生与排放。因此,探究N2O排放及氮素迁移转化对人为水文调控下植被群落变化的响应,对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以及制定水力调度方式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洞庭湖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至2020年对实时水位变化、植被生物量、沉积物理化因子含量、N2O排放通量及微生物群落进行监测,分析了水文条件胁迫下不同植被类型对长江中下游湿地氮迁移转化及N2O排放的影响机制,为湿地生态系统氮循环及N2O产生及排放的探索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以植物及藻衰亡分解为背景的室内控制实验,模拟分析藻类爆发后对湿地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及N2O排放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整体来看,洞庭湖水文节律与三峡水库的水位变化相反,每年5月至9月为洞庭湖湿地的丰水期,10月至次年4月为枯水期。长期的水文节律造成了洞庭湖湿地植被呈带状分布,各植被带的水位深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泥滩>荇菜带>虉草带>薹草带>芦苇带,并且随着水位变化率的增加,植物的固碳量及固氮量逐渐增加。(2)短期内周期性的“干-湿”交替不仅影响植被带沉积物的理化因子含量,还使湿地中的碳氮循环发生异化。枯水期虉草带沉积物中的TOC浓度(42.743±0.384 g·kg-1)及TN含量(1.617±0.023 g·kg-1)为各植被带最高,而丰水期荇菜带沉积物中的TOC浓度(66.710±1.924 g·kg-1)及TN含量(3.304±0.062 g·kg-1)最高。丰水期植物的凋落与衰亡向沉积物中输送了大量的碳和氮,沉积物作为碳素及氮素的“汇”,而枯水期沉积物作为“源”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矿质营养,沉积物中的C:N比也随其源汇功能的交替而改变。(3)水文胁迫下植被分布对湿地N2O的排放通量有显著影响,丰水期(0.561±0.067μg·m-2·min-1)及枯水期(0.988±0.267μg·m-2·min-1)泥滩的N2O排放通量均最高。无论水位高低,各植被带之间N2O的排放通量均存在差异,并且沉积物C:N比是调节N2O排放的主导因子,当C:N比<25时,其值与N2O的排放通量呈负相关。同时,N2O排放的阈值为:当C:N比≥25时,N2O的排放通量接近0.23μg·m-2·min-1。洞庭湖水文条件的改变也导致沉积物中部分门水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发生变化,且反硝化菌群和厌氧氨氧化菌群的含量随水位上涨而升高。不同植被带之间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作用的功能基因也存在差异。(4)根据室内控制实验的模拟结果,藻类爆发造成水体厌氧环境,其衰亡分解速度显著高于高等水生植物,向沉积物提供更多的N和P,从而促进N2O的产生与排放。同时,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反硝化菌群和厌氧氨氧化菌群的含量逐渐降低,添加蓝藻也降低了这两种菌群的含量。湿地泥滩N2O的高排放量及不同植被带N2O的差异,显示了保护湿地中植被群落结构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对湿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作用。同时,保护湿地植物可抑制蓝藻水华的发生并进一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水淹对湿地植被影响造成的氮循环过程改变显示:在未来湿地管理中,水文调控策略应更多的注重水文条件对植被的不利作用,尽可能避免强烈的水文过程对植被群落结构的破坏。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经济不断增长,且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渐渐转移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上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企业,需要对环境保护担当起责任。伴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普及,社会大众对企业在环境保护上的作为更加敏感,在此背景下,环境会计备受瞩目。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评估,目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并且统一的指标体系,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效益的关系的研究也处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取得统一的定
在线评论作为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的前置活动之一,引起了学者及商家的高度重视。以往对在线评论情感态度的研究,集中在两个部分:一是研究评论星级、评分,即数字情感态度;二是研究评论内容,即文字情感态度。鲜有研究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然而近年来,随着“信用评价体系”逐渐失真,单从评价的内容或者评价的星级,很难全面、有效地获取消费者真实的感知体验,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因此,本文研究复合情感态度对消费者购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乡村民宿在各地得到蓬勃发展,即便在疫情之下,依然表现出了强韧性,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往对于乡村民宿的研究主要聚集在民宿产品开发与设计、民宿发展对旅游目的地影响、民宿发展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民宿发展困境与途径、乡村民宿与旅游发展相关研究等领域,而从社区居民视角出发对乡村民宿业的关注非常少。居民作为社区发展的核心利益者之一,他们对乡村民宿旅游有着关键性及决定性
短视频能够有效地抓取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抖音作为众多的短视频平台其中的一个,日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了6亿。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酒店将短视频作为其主要的营销渠道,但是如何做好酒店短视频的内容营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做好酒店短视频的内容营销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注意进而激发购买行为。基于此,本文试图挖掘酒店营销的短视频中影响消费者预订意愿的各个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消费者预订意愿的影响。研究从感知价值和临场感
新媒体时代,食品企业产品安全事件频发,对企业形象和声誉造成巨大损失。如何在快速的信息传播之下更好地处理危机事件,并降低危机事件对品牌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危机企业在危机过后应当如何修复与消费者之间的原有关系?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研究对可辩解型食品伤害危机进行文献回顾和情景模拟,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讨论企业社会责任、健康意识和修复策略对消费者感知风险和品牌转换意愿的影响
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作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传统农业领域的对外农业直接投资也呈增长趋势。为破解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匮乏,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等困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推进,提升我国在全球农业资源配置中的话语权。但同时应该注
乳腺癌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大多数患者死于癌转移。血行转移是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几乎所有进行血行转移的癌细胞都会经历血流剪切力和失巢凋亡等,致使细胞受损,活力降低。尽管如此,依然有细胞能在毛细血管产生的微小剪切力作用下保持活力并完成跨内皮迁移,实现转移。因此,研究受损细胞在低剪切力(low shear stress,LSS)作用下的活力变化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细胞施加高剪切力(high shea
新课改要求教育工作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高中历史课程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要让学生具备正确的历史认知,形成良好的历史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氛围之中,更好地融入历史、感受历史,进而更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大有裨益。
随着我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同时我国也相继出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计划,使得原本快速发展的共享住宿业再次驶入快车道。近些年来共享住宿因其性价比高、有特色、有体验的优势逐步成为消费者的新选择,而共享住宿因其依托于互联网而带来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购买时存在一定风险。在如此背景下,在线评论成为共享住宿消费者购买决策前的重要参考。因此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负面在线评论为切入点,基于SO
20世纪末以来,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迎来蓬勃发展,对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农村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关于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力也是现在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中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之一、“农家乐”起源地成都市郫都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力进行评价分析,有助于协调和优化调控成都市郫都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本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