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织物接触冷暖感属于接触舒适性范畴,当织物与皮肤接触瞬间,两者之间的温差会使皮肤温度升高或降低,这种热交换的主要形式为热传导,织物内部的热辐射和自然对流这两种热交换形式产生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从物理意义而言,接触冷暖感的强弱,取决于织物和人体接触过程中织物导走并保有人体热量的多少。织物与皮肤接触后,皮肤温度降低或升高,但是当皮肤温度下降或上升的量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使人产生寒冷或闷热等不舒适感。因此,织物的接触冷暖感便会直接影响人们在不同季节的消费观念,通常夏季需要接触凉感织物,冬季需要接触暖感织物。在人们不断追求时尚及美感的时代,面料及织物的轻薄化和功能化显得尤为重要,本选题的目的就是为了探寻并开发出高导热的纤维。要探究皮肤接触织物时的冷暖感,需讨论影响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因素。论文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了构成织物的纤维材料热导率及比热容对接触冷暖感的影响,从织物结构参数角度分析了织物表面结构、织物组织结构、织物厚度、织物含湿量和织物内孔隙率等对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从环境角度分析了外界环境的温湿度对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影响。单纤维及纤维集合体的导热性能是研究纺织品传热性能的基础,对开发具有显著冷暖感效果和特殊传热性能的纺织品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另外,由于单根纤维长径比很大、直径很小(在100 μm以下),其热导率的直接测试目前在物理测试领域是个极具挑战的问题。在现有测试技术的基础之上,探索如何通过测试获得常规纤维的热导率和比热容是本课题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通过制备"环氧树脂-纤维"两相复合体系,采用瞬变平面热源法(TPS)测试复合体系热导率,并基于两相复合介质的串并联物理模型计算获得单纤维轴向和径向的等效热导率。针对不同的纱线,例如,包芯纱、混纺纱、金属化纱线及UHMWPE系列纤维等进行测试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测试纤维热导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纤维轴向的热导率要明显大于纤维径向的热导率,纤维的热传导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两相复合体系材料的热导率差异、纤维所占体积比、等效的物理模型、仪器的加热功率、测试时间的设定等都对"环氧树脂-纤维"样品热导率的测试结果影响显著。当纤维和树脂的热导率差异较大时,采用并联模型计算较为准确。随着纤维所占体积比的增加,环氧树脂-纤维样品热导率增加,直到平衡。因此,当纤维所占体积比超过50%时,所得结果较准确。随着加热功率和测试时间的增大,两相复合体系的热导率也随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