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奇迹”式高速增长的背后,由于地区之间的异质性,三大地区间经济差距出现了不断拉大的趋势。与此同时,作为增长引擎的对外贸易在三大地区的发展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对外贸易量、增长率及依存度由东向西逐渐递减。这种对外贸易发展的地区差异对地区经济差距存在的影响是本文所关注的。 本文从静态总量和动态增长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首先,从静态总量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了开放至今三大地区在经济增长和进、出口贸易发展上的差异,并用统计方法度量了这种差异,计算了三者各自变异系数。在三个变异系数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前沿分析技术,检验了三者长期协整均衡关系、短期戈兰杰因果关系并刻画了脉冲响应函数(IRF),发现我国的地区经济差距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即己表现出来,九十年代前,地区经济差距趋于缩小,之后不断拉大。地区进出口贸易差异则一直趋于扩大,这种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差异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其次,从动态增长角度出发,运用新增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建立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一般生产函数,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对外贸易开放度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显著影响了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地区间不同的对外开放程度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对外贸易通过技术扩散和外溢促进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作用主要被开放度较高的东部地区获得,中部和西部地区这种作用不明显。运用增长核算方法,单独考察三大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散点回归的结果显示了同样的结论。进一步地,本文从出口商品结构影响技术进步这一角度考虑,计算了1993-2003年三大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在出口工业制成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将中部和西部地区合并的考察发现,中西部地区在出口初级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地区异质性所内生的不同的出口商品结构和比较优势导致了不同的技术进步,使经济增长在地区间出现了差异,形成了日渐扩大的地区经济差距。最后,在以上分析基础上给出了本文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