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英国卫报中关于香港书商李波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事件中李波是一位香港书商,因故来到大陆参与司法调查,而由于他的英国国籍身份,英国政府便想借机介入干涉此事。本文在语言学领域中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框架下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目的为,证明新闻语篇作为批评性语篇分析语料的可行性,探索藏在新闻语篇中的社会和意识形态因素及其对公众认知的影响,提高大众对于新闻语篇的批判意识等。本文试图解决以下研究问题:政治新闻语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新闻语篇中是否含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新闻语篇是如何在字里行间反映社会和意识形态倾向的?在这一报道中新闻语篇是如何影响并引导读者的观点的,等等。本文的研究理论和框架为费尔克劳的三维模式理论。这一理论包括描述、阐释和说明三个维度。在描述阶段主要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对语篇的语言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第二阶段以语篇特征和社会惯例间的联系来阐释语篇的生成。最后把语篇和社会历史文化语境联系起来说明语篇和意识形态间的关系。文章的研究语料为香港书商李波事件,选取了英国卫报2016年1月至3月间所有有关该事件的20篇报道,这20篇语料成为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总括了本文的研究定位、研究理论和方法、研究问题、文章结构以及对结论的预先概述;第二章回顾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相关的重要术语的解释,本研究的研究理论——费尔克劳的三维模式,以及其中重要的分析工具——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及有关新闻语篇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三章为文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部分。第四章为主体的分析部分,以费尔克劳的三维模式为分析框架,首先是对于文本的语言特征的分析,主要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具体分析工具,从及物性、情态分析和词汇分类三方面阐释文本特征和其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因素;第二部分是对语篇表征的分析,从新闻的来源和模式两方面进行进一步的阐述;最后为对社会文化语境的分析和整体讨论。第五章为结论,总结本文的主要发现,概述结论,局限性和对以后该方向研究的建议。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得出结论:卫报中该事件的报道所涉及到的对华态度和立场是消极的,其制造了一个消极的中国形象;从表面上看似公正和客观的新闻报道实际上隐藏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倾向。在李波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利用多种的语言策略和语言形式可以产生对读者态度和意见的导向性作用。新闻报道是从社会中构建起来的,具有社会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对于提高大众的批评阅读意识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