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变迁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新媒体时代,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催生了全新的社会互动方式,并衍生出全新的社会关系。那么在此背景下的“把关人”理论是否发生了改变?目前学界普遍认为,传统媒体时代提出的“把关人”理论已经难以解释新媒体时代的“把关”现象。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把关人”理论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以新媒体时代的Y县征地拆迁案为研究对象,以孙立平的“过程-事件”分析法,通过对事件动态过程描述,可以明显发现新媒体时代存在“后把关”现象。透过该现象发现,新媒体时代的把关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网民把关的自主性,互联网环境下所有网民既是传者又是受者,他们对信息的处理不仅受到“沉默的螺旋”影响,还会受到“使用与满足”效果影响,这种现象表明了网民把关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二是媒体把关的后置性,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一旦通过自媒体传出,主流媒体会对其进行二次传播,表现的是主流媒体对网络平台信息把关的后置性;三是政府把关的持续性,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首发性,使得政府陷入“囚徒困境”状态,面对如此窘境,政府往往会采取持续删帖行为,表现为政府把关的持续性。根据新媒体时代“后把关”现象的特征分析,由于网络的首发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政府首先会陷入“囚徒困境”状态。文章在对新媒体时代“后把关”现象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政府、媒体和网民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可推导出各利益主体的最佳行动策略:政府需要提高执政透明度;媒体需要畅通信息沟通渠道;网民需要增强网络参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