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社会变迁视野下贵州省黔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以遵义市安场镇为例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ang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土社会”是描述中国农村地域社会的本土性概念,以其礼俗、差序等特性长期稳定运行,影响着农村世界的人们和地区发展。而城镇化发展亦是城市化的本土性发展方式,包括城镇人口的汇集和城镇土地的扩张。贵州省黔北地区,作为贵州省发展前列地区,拥有广大了乡土地域,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刺激下,乡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城镇化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也遭遇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乡土社会的变迁即是现代化影响的结果,变迁的乡土社会更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所以从乡土社会变迁视野研究黔北乡土地区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本文以贵州省黔北地区安场镇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深度访谈、问卷调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九个方面总结近几十年来安场镇乡土社会的主要变迁以及城镇化发展情况,并从乡土社会的变迁中分析变迁对于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总结得失,得出启发,以此促进未来黔北乡土地区城镇化更好的发展。文本第一、二章是论文引言和理论简述,包括研究的背景、文献述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计划以及相关理论概念界定与论述;第三章是整个黔北地区的乡土社会变迁和城镇化发展概况介绍;第四、五章总结了安场镇乡土社会的主要变迁和城镇化发展历程;第六、七章详细分析了乡土社会变迁对于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并总结了城镇化发展经验得失与启发;第八章是全文总结。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新农村战略的推进以及农村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迁,农村出现了许多新型现象或新型问题,而农村宅基地纠纷就是诸多现象或问题中的一种。宅基地对农民的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步伐的
教育机会的分配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分层的基本特征;而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存量。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不仅依靠自致因素,同时也
福利文化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福利实践,又反作用于人类的社会福利行动,与福利制度存在内在互动机制。在社会福利模式差异的比较中,福利文化是“形塑”社会福利模式多样性的重要
学位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医疗保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我国的医疗保障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医疗保障制度不断的得到完善和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大多数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区改造。为了配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大量城市居民被迫从城市中心区迁往城市边缘区或郊外。对于动迁居民来说,从城市的中心城区迁
本研究将大学生视为教育过程的主体,从大学生主体主观的角度,以教学培养制度为框架,考察现行教学培养制度中学生自主性的状况。   首先考察大学生对现行教学培养制度自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