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standing and Tolerating: Doris Lessing's Humanity in The Diaries of Jane Somers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la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斯·莱辛(1919-)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一位颇富争议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主题涉猎广泛、体裁多变,体现了莱辛对各个时期不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然而在其众多作品中,始终如一的是她对人类命运的忧虑及对人性的启迪。《简·萨默斯日记》是莱辛重返现实主义的一部代表作,展现了当代人对生活的迷惘以及作者对人性的探索。   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对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理解与宽容进而重新认识生活的经历,探讨了莱辛在《简·萨默斯日记》中对人性的期望。第一章由莫迪的遭遇分析老年人的生活困境,简从莫迪身上体会到生命的顽强和生活的可贵,改变了原本麻木冷漠的性格,并且慢慢发现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第二章以小说中几个年轻人为代表,探讨了青年人内心的矛盾与迷茫。他们雄心勃勃又焦躁不安,对现实世界充满疑惑却又无所适从。莱辛通过对吉尔、凯特、凯特琳等人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需要人们爱护和宽容的青年群体。第三章论述了莱辛对人性的反思。在与两代人相处的过程中,简最终实现了人性的回归,启发了她对生活真谛的思索。   《简·萨默斯同记》阐释了莱辛敬重生命,追寻人性的创作理念。本文认为作者通过简生活态度的转变,强调了理解和宽容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引导人们打破虚伪的枷锁,探寻人性深处的美好。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正在经历一场文化转向,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文学思潮纷纷被借鉴到翻译领域中,学者们开始用描述的方法把目光转向对已有文本的研究,创
因特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不仅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科技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影响,而且还带来了一场语言上的变革,产生了一种网络背景下特定的语言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他发表于1997年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时震》的情节荒诞不经,时间顺序混乱,缺乏明确的中心事件和内在逻辑,是一部
在经历了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回归到伦理问题,翻译伦理逐渐成为翻译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伦理是在人类核心价值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成的一定社会的基本人际关系规范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986-1940)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爵士乐时代重要的代表人物。兼为爵士乐时代的局内人和局外人,菲茨杰拉德尽情享受了这一时代
关于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研究者掌握的资料不同,所属的文学流派各异,对辛格作品的见解也就不同。我国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