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超越——《故事新编》反讽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新编》是鲁迅全部文学创作中最为独特的一部作品。自1936年迄今的八十余年间,《故事新编》研究已经走过漫长的历史道路。20世纪80年代以降,伴随西方反讽理论的引介,《故事新编》的阐释获得了全新的学术增长点。本文以鲁迅的《故事新编》作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和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反讽理论,进一步解读小说文本,力图发掘《故事新编》的独特价值。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
  绪论:通过对《故事新编》研究史的历时性梳理,揭示出以20世纪80年代为时间节点,围绕《故事新编》的研究产生了由“讽刺”向“反讽”的转向,同时指出,《故事新编》反讽研究中存在着将“反讽”与“讽刺”混为一谈的问题。
  第一章:首先,区分“反讽”与“讽刺”的差异,并指出反讽具有解构性与超越性两大特征。其次,指出《故事新编》中存在着三种反讽类型,即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以及浪漫反讽。
  第二章:《故事新编》中,鲁迅将怀疑的目光瞥向中国传统思想。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中,鲁迅借助反讽否定了儒家思想所崇尚的封建礼法道德以及道家思想所追求的齐同万物、隐逸出世理想。
  第三章:鲁迅对待牺牲的态度十分矛盾。一方面,鲁迅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历史的黑暗与荒诞,并由此生发出“历史中间物”意识,从而承认牺牲的必然性;另一方面,鲁迅又看到牺牲者不被民众理解乃至遭受利用的悲剧命运,所以拒绝鼓吹牺牲精神。《故事新编》中,鲁迅借助反讽解构了神话英雄与历史伟人的牺牲行为,由此展现出对牺牲的意义的思考。
  第四章:不同于创作《呐喊》《彷徨》时的“忧愤深广”与“苦闷彷徨”,《故事新编》的创作反映出鲁迅对自我超越的追求。借助反讽的方式,鲁迅得以自由地穿梭于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之间,成功地打破了种种规则的束缚,从有限的现实世界跨入了无限的精神世界中,进而达到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其他文献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是英国当代文坛著名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糖果店主》《水之乡》《世外桃源》《最后一单酒》《唯愿你在此》等。小人物、历史、真相、死亡是构成斯威夫特式小说的四大要素。斯威夫特的创作喜欢以各类不幸小人物作为故事主人公,借助小说中小人物追溯绝对真相来引出背后的人性,加拿大学者琳达·哈琴称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小说为历史元小说。斯威夫特常用“死亡”元素作为彰显人性的有力工具,通过描绘死亡诉说生存艰
学位
何士光是贵州当代重要的小说家,1980年代,他的短篇小说《乡场上》《种包谷的老人》《远行》接连获奖,是新时期贵州文学的骄傲。何士光被写入众多版本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但是到目前,尚没有对其小说进行整体研究的成果。这对于何士光创作研究及贵州当代小说研究都是一个遗憾。2018年,《何士光文集》7卷本出版,正是对何士光创作进行再研究的良好契机。本文以7卷本何士光文集为基础,还搜集了他1962到1996年
学位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影响了作为通俗文艺创作者的赵树理的文艺发展方向。赵树理在认真学习后,更加坚定了自身“大众”“通俗”的文艺方向,在天桥的所见所闻所感促使赵树理创办了《说说唱唱》杂志。《说说唱唱》作为五十年代期间重要的通俗曲艺刊物,于1950年1月在北京创刊。《说说唱唱》分为前后两期,前期(1950-1951)主要由赵树理、李伯钊任主编,后期(1952-1955)主要由老舍任主编。
学位
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是当今美国享有盛名的美学家、人文学者。他是当代新实用主义美学和身体美学的领军人物。“生活即审美”是舒斯特曼后期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随着审美日益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再囿于艺术和自然而扩展到了日常生活,生活美学成为当代美学的新形态。因此,重新审视和评价舒斯特曼的生活美学的美学价值对于推进当代美学的蓬勃发展有其必要性。本文主要从
提到“红灯记”,人们一般想到的是“文革”时期的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但其实从沈默君创作电影文学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开始,到现代电视剧《红灯记》的改编等,“红灯记”不仅包括了京剧样板戏《红灯记》,还包括了电影《自有后来人》、哈尔滨京剧院本《革命自有后来人》、沪剧《红灯记》、各剧种移植样板戏《红灯记》、现代互联网恶搞“红灯记”等等。“红灯记”系列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内涵,甚至还可以追溯到民间流传的“红灯
本文将从汪曾祺小说的意象叙事作为切入点,来对汪曾祺小说的现代性问题进行阐释。这包括意象叙事的源起、意象叙事的主体以及意象叙事的叙事功能建构三个方面。  第一章主要论述的是意象叙事的缘起或特性。笔者将从从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及其本土化和中国文学传统及其现代化的角度,这两个因素的两个进化维度进行考量。一是意象叙事的外源性,即其中包含的以象征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及其本地化的进程,这些为汪曾祺小说
学位
2018年贵州作家肖江虹的中篇小说《傩面》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这使得肖江虹成为贵州首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纵观肖江虹的小说,死亡始终是其小说中重要的主题,但对其小说中的死亡叙事还欠缺整体、全面的研究。本文以肖江虹的小说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死亡与民俗、死亡与审美和死亡与存在三个方面进行叙述,目的是对肖江虹的小说进行整体性的把握,揭示其死亡叙事及审美意义,揭示出作家的时代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全文分为
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贵州苗族作家小说创作呈现兴盛之势,形成了以苗族聚居区为主体的作家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在1949到1999年之间,贵州苗族作家加入省市作家协会以上有41位,已出版小说集12部,发表、出版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180多篇,其中有8部小说作品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因此,对贵州苗族作家的小说创作进行整体性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贵州籍苗族作家们表现苗族题材
学位
作为宋代主要的诗歌批评样式,诗话之作不仅反映了宋代诗歌的发展状况,同时亦保留了大量诗话家对时人的论述。苏轼作为宋代诗坛十分重要的诗人,其豪放豁达、诙谐幽默的人格魅力,不拘一体的诗歌风格成为了宋代诗话中的重点讨论对象。本文以宋诗话为论述视角,力图对宋人诗话中所涉及的苏诗诗法、苏诗风格、苏诗渊源做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本文具体分为四章:  第一章探讨宋诗话对苏诗诗法的认识。宋人诗话全面论述并高度肯定了
学位
风景书写是作家思考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中国现代小说家中,最重视风景书写的当属废名。废名风景叙事的核心是表达其独特的审美理想,作者对“美”怀有宗教般虔诚的信仰,对“美”的推崇如同“朝圣”。废名推崇的“美”包括自然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文化之美等等美好事物,而他呈现这一切神圣之美时不可或缺、极度倚重的就是风景书写。风景叙事之于废名,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非此不可的表达。惟此,论文选择从风景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