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文学是文化多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建国初的十七年,我国的外国文学翻译被逐渐纳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之中,翻译规模宏大,数量空前。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我国对俄苏文学译介在当时的外国文学译介中比例最高。此外,以往译介不多的亚非拉国家的文学译介也到达了历史的高潮。与此同时,对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与我国相对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学,也有相当多的译介,但在翻译选择上倾向性非常明显。在得到翻译的资本主义国家文学作品中,古典文学和所谓的“进步文学”成为翻译的重点,对现当代文学作品却译介得非常有限。建国后十七年对美国文学的译介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种翻译倾向和这个时期的文学翻译特征。 本文尝试从比较文学的译介学角度来考察这一时期美国文学在我国的译介情况。本文运用以色列文化理论家埃文·佐哈尔(Itmar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和美国翻译理论和比较文学家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的“改写”理论,从时代文化语境角度,深入分析美国文学的翻译选择与政治意识形态、文学观念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当时对美国文学翻译的目的。 本文的“引言”部分交待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在这一部分,本文指出了以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并强调指出运用译介学方法考察建国十七年我国对美国文学译介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建国十七年我国对美国文学译介所处的文化语境”,深入剖析这一时期我国对美国文学译介的文化语境。在这一章中,本文详细考察了我国当时的文艺政策和翻译政策及其形成的过程,分析了政治意识形态因素以及当时中美关系因素对译介选择的影响,并比较了翻译家和评论家在建国前后的不同文化心态以及对待外国文学的态度。 第二章“建国十七年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文学的译介特点”,将美国文学译介纳入到当时整个外国文学译介系统中来考察,通过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文学的译介相比较,以此探讨美国文学译介的“特殊性”。 第三章“建国十七年对美国文学译介的基本情况”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当时作为中国译介重点的美国经典作家作品、左翼文学、进步文学、黑人文学的译介情况,并从译介学的角度予以详细分析。这一部分还分析了一些当代美国文学名家在建国十七年的译介史上不受重视或遭刻意贬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