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银行业,尤其是代表我国银行业的四大国有银行,面临着大量不良资产和盈利能力严重不足等诸多困扰。那是国有银行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经历数十年的变迁才积累的如此多的问题,而目前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当初是按照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按理说这一体制要比国有银行体制更具有优越性,更具有竞争力,但令人费解的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积累了巨额的坏帐,面临大面积亏损,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的“病根”究竟在哪里?对病因进行分析并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是本文的目的和重点。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描述。从许多公开的场合和权威人士所公布的相关信息来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目前的现状是严峻的。虽然城市商业银行也有少数业绩优秀的,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相对较好。但由于目前我国严厉的监管政策,对于这些银行来说,也面临着如何实现“跨区域扩张”,寻找更大的发展出路的难题。而那些占大多数的现状不好的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急迫问题是寻找退路,妥善处置不良资产,将风险降到最低。但是地方财政的能力有限,而国家也不可能像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那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尽管监管当局鼓励外资和国内私营资本进入,但这些资本<WP=66>根本不愿意染指那些资产质量差的城市商业银行。显然城市商业银行目前的现状是:好的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受限制,无法进一步做大做强,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出路;差的城市商业银行没有人愿意埋单,缺乏退路。总体来说,城市商业银行正处于较为尴尬的困境。 第二部分对城市商业银行身处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力图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病因”分析,寻找到城市商业银行困境的“病根”,为下一部分的“对症下药”打下可靠基础。在这一部分中,对困境原因的分析是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第一层原因是高额的不良资产。高额的不良资产使银行难以盈利,这直接影响到银行资本的积累和补充。而较低的资本充足率,在目前资本监管的情况下,银行的业务和规模会受到很大限制,这反过来又会使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造成银行困境的恶性循环。1995年国务院决定在积累了大量不良资产的城市合作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初衷是为了化解城市信用社积累的金融风险。也就是说,全国目前的 112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伊始就已经背上了较为沉重的高风险资产。资产质量不高一直成为制约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瓶颈。另外,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自组建以来一直没有受到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地方政府和其他股东也一直没有为城市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和动力。在资产规模和不良资产都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使得资本充足率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增加了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对存款人利益造成很大威胁。第二<WP=67>层次的原因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形式化、虚化。这也是不良资产恶性增长的深层次原因。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股和个人股的股权存在着主动或被动的虚置、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没有得到充分尊重,职能发挥欠佳、监事会工作流于形式、高级管理层缺乏制度上的约束等等。以上的治理结构问题,人们并不难发现,但为什么长时间得不到优化呢?为此,本部分进一步分别从产权、银行业的政策、以及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优化存在的障碍又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三层次的原因是缺乏规范有力的内控制度。这主要表现在缺乏良好的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较弱、内部控制措施不健全、信息交流与反馈不顺畅、内部监督与纠正缺乏独立性等五个方面。第三部分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摆脱困境的对策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化解和防范资产风险、多渠道补充资本金是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关乎自身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本部分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借鉴了许多国内外经验,并提出了较具可操作性的方案对策。比如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从外部引入资本;立足自身努力提高资本充足率;争取国家政策与税收支持来处置不良资产和提高资本充足率。通过以上方式解决了燃眉之急后,为了能从根源上控制住不良资产的产生和对资本金的侵蚀,本章部分进一步对如何构建内生的治理结构优化机制和严密有效的内控制度继续进行了深入探<WP=68>索。可以预见,在未来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中,银行的体制竞争和制度设计竞争将是决定性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以至于我国银行业整体,要想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最终要靠在公司治理结构、内控制度以及监管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取得根本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