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视网膜是眼重要组织,许多视网膜疾病严重影响视力。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以对视网膜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能准确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预后。有报道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受年龄、性别、眼轴影响,在分析疾病对视网膜影响时,需考虑。此类研究多集中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范围较后极部偏小,并且鲜见对视网膜各分层结构分析研究。因此,本研究将视网膜整体厚度研究拓展到后极部,同时对整个黄斑区视网膜分层体积进行研究,了解是否受年龄、性别、眼轴的影响,以及各黄斑区视网膜各分层所受影响是否一致。研究方法随机选取铜陵市人民医院眼科正常体检人员132人,符合标准92人(134眼)。按照性别分男女2组,按照年龄分为7~14岁,15~49岁,50~80岁3个年龄组。由同一医师进行眼科常规检查、OCT视网膜扫描、眼轴测量。运用OCT在Posterior Pole(后极部)模式下进行后极部和黄斑区扫描,选取后极部8*8区域视网膜厚度地图和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6mm圆形内的厚度地图,获取后极部视网膜平均厚度,经分层软件处理后,获取黄斑区各分层体积。2性别分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3个年龄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眼轴与视网膜厚度、黄斑区分层体积采用直线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结果(1)男性后极部上方象限、下方象限、总平均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97±13)、(295±12)、(296±12)μm,较女性(291±13)、(290±14)、(290±13)μm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44、0.025);男性黄斑区视网膜全层体积(WRL)、RNFL(神经节细胞层)、INL(内核层)、OPL(外丛状层)视网膜分层体积分别为(8.80±0.38)、(0.92±0.09)、(1.03±0.07)、(0.79±0.07)mm~3较女性的(8.66±0.34)、(0.88±0.07)、(1.00±0.07)、(0.77±0.06)mm~3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27、0.012、0.030)。(2)3个年龄组受检者中,7~14岁组和50~80岁组的后极部上方象限、下方象限、总平均视网膜厚度均小于15~4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年龄组受检者中,15~49岁组的黄斑区WRL、神经节细胞层(GCL)、内丛状层(IPL)体积最大,7~14岁组最小,7~14岁组和50~80岁组的RNFL、外核层(ONL)、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感光层(PC)分层体积均小于15~49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眼轴(AL)与后极部上方象限、下方象限、后极部总平均厚度,在校正年龄、性别的情况下,呈负偏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191,-0.209,-0.194;P=0.028、0.016、0.026)。AL与黄斑区WRL、GCL、IPL分层体积直线相关性为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193、-0.338、-0.336;P=0.038、0.000、0.000)。在校正年龄、性别的情况下,AL与WRL、GCL、IPL也呈负偏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226、-0.385、-0.373;P=0.016,0.000,0.000)。结论(1)男性视网膜后极部平均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全层、RNFL、INL、OPL分层体积较女性厚。(2)后极部视网膜平均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分层体积,在不同年龄阶段是变化的,表现为视网膜全层、RNFL、GCL、IPL、ONL、RPE、PC层,从儿童到成年期经历生长发育而增加,再到老年期因老化而衰退减少。(3)眼轴增加导致视网膜后极部平均厚度减少,黄斑区视网膜全层体积、GCL、IPL分层体积减少。视网膜厚度受年龄、性别、眼轴影响。视网膜各层受性别、年龄、眼轴的影响不是一致的,在对视网膜进行厚度测量和分层体积测量时,性别、年龄、眼轴的影响均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