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way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通过封存犯罪记录的手段,助力青少年在接受改造后再次融入社会集体的一项制度。该制度具有消除淡化“犯罪标签”效应,保障人权,发挥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功能的价值取向。在分析制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比对各个国家的实施状况发现在运行中存在着封存的标准较为单一、封存范围不够科学、查询条件不尽合理、启动方式有待完善、与其他法律存在冲突等问题,提出了明确适用主体、启动模式多元化、细化救济权利、加强对制度监督等建议。首先通过归纳辨析这一制度的概念以及符合概念的范围覆盖,明确制度的架构及其相应的特点,其次通过研究其他国家在封存启动模式、封存对象适用、封存权利救济等方面的做法,参考其做法的合理之处。再次,探讨我国的该制度现状及在司法实践中的阻滞情况。最后,通过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适用主体和封存主体的范围圈层扩大化、启动模式中增加依申请启动、赋予当事人救济权利、加强监督,使该制度真正能发挥其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笔者对近八年来涉及防卫限度条件适用的案例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在司法实践中“唯结果论”倾向十分严重,其不仅制约了防卫限度条件的理论学说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也使得指导性案例发挥不了其应起到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如“武装对等论”、“事后判断说”、“单一条件说”等影响防卫限度条件正确适用的不利弊端。为解决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正确适用防卫限度条件的方法是:首先对于防卫过当的判断,应当确立先认定防卫
2019年末新冠疫情突然在我国境内爆发,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的蔓延到了全球200多个国家。我国立即出台相关政策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利用刑法相关罪名打击疫情中的违法行为,激活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适用。但之前关于本罪名的理论研究和司法适用少之又少,造成本罪在使用中凸显出了许多问题。本文首先梳理本罪立法演进历程,分析与本罪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其次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结合学界主要观点
《刑法修正案(八)》对刑事禁止令制度进行首次创设,是对管制与缓刑监管不足的立法缺憾的有效弥补。但随着刑事禁止令广泛运用,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其在司法实务中操作欠缺规范,致使刑事禁止令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本文中的“司法适用”,是狭义上的“司法适用”,即法院审理阶段的适用,不包括执行阶段的适用。本文以司法实案为基础,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近四年刑法禁止令适用案件的整理,以
近年来,在国家各项政策的严厉打击下,“暴力伤医”型犯罪发生的数量已在逐渐减少,但反观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力以及公众关注度并未减弱,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案件数量的减少并不真正意味着“暴力伤医”型犯罪现象已完全消失,也不意味着其存在的问题已都解决。造成“暴力伤医”型犯罪引发公众关注度持续不减的原因由多方面因素构成,一是因为目前犯罪行为的手段不断升级,其恶劣程度已经突破公众道德底线,挑战法律权威。二是
未成年犯罪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未成年人犯罪都有符合其国情的特点。在我国,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一大特点。留守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犯罪有着其特殊性,在犯罪类型的特点、犯罪人的特点、具体审判当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从犯罪原因的角度,社会化失败是导致其犯罪的根本原因。社会化的过程在人际交往、学习状况、生活能力、失范行为上都
在解决行为人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欺骗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方面,我国在《刑法修正案(六)》中规定了骗取贷款罪,该罪名的设立有效遏制了骗贷行为,更好地维护了金融秩序,并且在《刑法修正案(十一)》中调整了该罪的入罪门槛条件。但是,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深入,骗取贷款罪在具体适用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亟待解决,如犯罪对象、犯罪手段、入罪标准的认定等。面对这种情况,本文以司法实案为基础,结合目前理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行业对金融领域的渗透,现金支付这种方式越来越少见。众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突然崛起,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支付宝公司旗下的蚂蚁花呗,以蚂蚁花呗为首的这些网络第三方支付手段逐渐成为大众所熟悉的支付方式。但伴随着使用的用户群体规模越来越大,对蚂蚁花呗进行盗刷的行为逐渐成为刑法定罪量刑上新考虑的点,并且在各界存在广泛的争议。对于蚂蚁花呗的盗刷行为的刑法评价,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对蚂蚁花呗盗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改变了人们在物理空间中的传统通信方式和行为习惯,在传统的商业行业中也出现了新型的在线交易、在线购买和在线支付等商业交易模型。尽管网络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网络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并且各种新现象不断出现。其中涉及使用信息网络来促进在线操作的实施,例如“游戏外挂”、“信用卡套现”、“刷单”以及其他各种复杂的犯罪行为,不仅破坏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还严重破坏了社
随着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全面开展,如今已经进入纵深推进的发展转换阶段,蛰伏于网络空间的黑恶势力成为了重点打击目标,由于网络因素的介入,网络黑恶势力犯罪的发展速度之快,方式手段之多,打击难度之大,与传统的黑恶势力犯罪均不可同日而语。目前我国刑法对于网络黑恶势力这一概念并无统一的定义,但随着犯罪分子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的案件日益增多,这一概念近几年来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之中,引起了社会各
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犯罪活动创造了空间,逐渐出现很多以网络为载体的犯罪形式。当然,赌博犯罪也不例外。在近10年的时间里,赌博犯罪在网络空间中迅速蔓延开来。由于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高效性等特点,导致打击难度较大,司法实践中出现很多争议案件。本文拟从网络赌博犯罪的司法实践出发,分析该罪在司法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准确认定该罪具体建议。首先,《刑法修正案(六)》增设开设赌场罪,并配套《关于办理网络赌博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