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呼吸支持技术治疗晚期早产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低氧性呼吸衰竭晚期早产儿选择性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常频机械通气(CMV)、高频机械通气(HFV)三种呼吸支持技术,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治疗前、治疗后6h、12h、24h、48h、72h行血气分析,记录通气模式及呼吸机参数变化,生后4-7天行头颅心脏B超,观察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生率。结果呼吸支持治疗晚期早产儿共88例,其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43例(48.7%),23例(27.3%)应用PS治疗。34周、35周和36周患儿通气持续时间分别为(87.80±46.34)h,(79.75±33.02)h和(60.75±23.25)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51,P=0.010)。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8,0.010和0.002);F102>0.6时间分别为(13.70±18.99)h,(7.76±13.94)h和(2.10-4.61)h,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7,P=0.048)。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3,0.018,0.031)。CPAP治疗者54例(61.6%),其中17例(31.4%)CPAP治疗失败后转为CMV;常频通气模式52例,其中9例转为HFV;高频机械通气(HFV)12例,通气持续时间分别为(50.58±16.78)h,(88.57±39.0])h和(103.10±35.14)h。CPAP应用时间短于CMV和HFV。呼吸支持治疗6h后FiO2、PaO2、 PaO2/FiO2、PaCO2、A-aDO2和a/A值均明显改善,分别为0.41±0.12、(85.14±25.45)mmHg、231.21±87.22、(41.95±10.45)mmHg、(119.49±75.67) mmHg和0.39±0.14,在治疗后12h、24h、48h、72h进一步改善,并维持相对的稳定。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二12例(13.6%)。CMV组和HFV组在肺炎、头颅B超异常、P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V组无气胸发生,CMV组气胸4例。结论胎龄越小,需要高浓度吸氧及辅助通气时间越长,不同通气模式治疗后血气及氧合参数均可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呼吸支持治疗的晚期早产儿死亡率较高。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晚期早产儿因呼吸衰竭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测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01月~2011年09月入住我院NICU,胎龄在34~36周早产儿88例。纳入标准:胎龄为满34周但不足37周;发生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支持治疗;预计呼吸支持时间>24h。剔除标准:有先天肺发育畸形;存在有一项或多项考虑有生命危险的先天性异常。于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后6h、12h、24h行血气分析,记录呼吸机参数变化及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结果死亡12例(13.6%)。死亡组出生体重中位数为1975g,存活组为2500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胎龄中位数为34周,产前应用激素(完全)2例(16.7%),应用PS2例(16.7%),均较存活组低,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379,P=0.773)。死亡组中F102>60%时间中位数为30h, PaO2、a/ADO2、PaO2/FiO2的最小值中位数分别为39.5mmHg、0.12和83.03mmHg。最高Fi02中位数为80%。最高A-aD02中位数为320mmHg,与存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这些明显相关的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及最高A-aD02。回归系数分别为-0.004和-0.013,OR值分别为0.996和1.013。对A-aDO2进行ROC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与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分界点A-aDO2=350mmHg对应的正确预测指数最大(Youden旨数=0.532)。结论机械通气晚期早产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和最高A-aDO2。 A-aDO2=350mmHg预测准确性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