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进入外周血,然后进行采集,不管是对自体的或异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来说,都已经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造血干细胞来源,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它已经比骨髓移植更普遍地应用于那些接受大剂量化疗的恶性疾病,毫、者的造血功能重建。例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约有80%以上的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都是应用G-CSF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考虑到自体的或异体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者的安全.必须寻找一种理想的单采技术,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产量达到最大化,同时又能保证采集者的安全,最好是能使采集过程减少非预期血液成分的损失。既能更加有效地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同时又能使被采集者的风险最小化是医护人员与被采集者双方关注的焦点,这就需要采集程序的双向调节与平衡。如何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通过最少采集次数采集到足够高质量的PBSC最大限度地控制被采集者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等其他血液成分的损失.既满足干细胞移植成功的需要,又减少患者的采集风险,是采集PBSC追求的目标。迄今为止市面上已经有多种单采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仪器设备可应用于临床,如美国百特公司的CS-3000Plus、美国科安比司特公司的COBE Spectra和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的COM.TEC等,这些仪器虽然在单采的过程中偶尔会发生一定的副反应,对被采集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也鲜有系统性的比较,但总体来说是安全的,在国内,很少报道这三种仪器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总体评价,因此,有必要对此三种仪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系统比较,寻找适合中国人群的采集仪器与方案。目的:众所周知,COBE Spectra MNC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所谓的“金标准”。本文的首要目的是将CS-3000Plus、COM.TEC的采集效果与COBE Spectra MNC进行比较;其次是评估三种仪器对被采集者血小板与血红蛋白的影响,认识各种仪器设备的优缺点;再次是探讨采集CD34+数与MNC和循环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捐献者2005年10月到2012年1月,来自浙江省血液中心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自体患者与异体捐献者,共129名,其中男性71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31岁,平均体重60kg;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HBsA g、抗-HCV、抗-HIV、抗-TP检测。其中,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47例,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22例,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60例。所有捐献者都给予大剂量的G-CSF动员,剂量为5-10ug/kg/day,连续注射5d,当白细胞计数达到5×109/L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选用单个核细胞采集程序,细胞分离夹为GRANULO型、收集夹为SVCC型。采集前对供者进行血常规检测,根据血常规中Hct(红细胞压积)、MNC(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值输入相应参数,用以修正供者的界面探测值(I DO),第1次溢出(80状态)后,显示屏出现89运行状态时,启动DISPLAY/ED IT键和ENTER键,确定采集界面和界面探测值基线(I DB)。若双侧肘静脉条件允许则选用16G穿刺针行静脉穿刺,若双侧肘静脉条件差者,则进行双腔中心静脉插管术,以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采集干细胞。根据供者耐受情况,全血流速控制在45-60ml/min(平均流速50ml/min),单次处理全血量为6000-12000ml(平均处理量8864ml),全血与复方构橼酸钠(ACD-A)比例为10:1,ACD-A用量为600-1100ml(平均用量877m1)。采集前常规10%葡萄糖酸钙20~40ml口服,采集中视供者情况口服葡萄糖酸钙(每次剂量10mg)。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选择COM. TEC型血细胞分离机autoMNC程序,输入患者性别、身高、体重、外周血红细胞压积(Hct)、MNC等数据,程序将根据输入资料自动预测CD34+细胞采集数,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稍作调整,单次的处理全血量为8000-14000mL(平均处理量10844ml),全血流速为50mL/mine采集前用生理盐水预冲管道,排出管道内气体同时检测机器所有蠕动泵、阀门和传感器是否工作正常,以保证最低红细胞或血浆混入量和最大采集效率。采用ACD-A作为血液抗凝剂。全血与抗凝剂比例为(9-11):1。由于ACD-A随血液回到患者体内会导致患者出现低钙综合征,采集前常规10%葡萄糖酸钙20~40m1口服,采集中视供者情况口服葡萄糖酸钙(每次剂量10mg),反应严重的,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50%葡萄糖20m1中缓慢注射,每分钟不超过2m1,半小时症状仍未缓解,可重复1次,24小时总量不超过1000mg。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使用6.1版本软件的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和双级充填盘,选择AutoPBSC程序,按照采集液流径指示膜安装AutoPBSC管路,初始化后输入捐献者的身高、体重、HCT、WBC计数、MNC%,设定循环血量为被采集者的总的血容量(TBV)的2-3倍,全血流速受被采集者体重和抗凝剂输注速率影响,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范围一般在40ml-60ml。采集PBSC的收获量3-5m1,追赶量为3-7ml,设定合适的收获次数,产品终体积为(收获量+追赶量)×收获次数,全血与抗凝剂比例为10:1~12:1。实验检测采集前后供者血常规检测包括单个核细胞(MNC)、血小板(P1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等;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采集干细胞的CD34+细胞数。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平均值+SD表示,应用Excel与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参数间的比较采用不配对t检验,两变量间的关系采用线性回归,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采集了129位捐献者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47例,共70次;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22例,共33次;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60例,共89次。每位供者平均采集1.5次。供者采集前后血小板下降是引起供者血小板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金标准”,COBE Spectra MNC组的血小板下降程度为17.09±3.36%,显著比COM.TEC组的28.70±4.88%低(P<0.001),与CS-3000Plus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773)。供者采集前后血红蛋白下降是引起捐献者贫血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验结果显示,COBE Spectra MNC组的Hb下降程度与CS-3000Plus组无显著性差异(P=0.4940), COM.TEC组显著比其它两组低。CS-3000Plus、COM.TEC、COBE Spectra三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过程体外总循环量分别为(8864±979)ml、(10844±1331) ml和;8121±987)ml可以看出,三者体外总循环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种仪器的采集产品容量分别为(54.43±5.39)m1、(218.55±21.19)m1和(49.75±5.39)ml,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但三种仪器采集的产品CD34+细胞总数分别为(1.00±0.28)×108/袋、(0.99±0.29)×108/袋(0.99±0.13)×108/袋,相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2。*数据以平均值±SD表示**COM.TEC与CS-3000Plus比较.P<0.001:COM.TEC与COBE Spectra比较.P<0.001;CS-3000PlUS与COBE Spectra比较,P=0.4940。+COM.TEC与CS一3000Plis比较,P<0.001:COM.TEC与COBE Spectra比较,P<0.001;CS-3000Plus与COBE Spectra比较,P=0.0773。*数据以平均值+SD表示+COM.TEC、CS-3000Plus与COBE Spectra比较,P<0.001++COM.TEC与CS-3000Plus比较,P=0.8890;COM.TEC与COBE Spectra比较,P=0.9442;CS-3000Plus与Spectra比较,P=0.7323采集产品中CD34+细胞总数是衡量采集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探讨采集效果的相关因素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一。众所周知,能满足造血干细胞移植所需求的CD34+细胞数为(2.0-5.0)×106/kg体重。我们的研究发现,三种血细胞分离机经过1-3次的采集后都能达到次阈值,采集产品中CD34+细胞总数与采集前供者MNC计数呈正相关关系,r=0.7714,P<0.001,采集前MNC计数越高,采集得率也越高;采集产品中CD34+细胞总数还与处理血量呈正相关关系,r=0.3971,P<0.001,结果见图1、图2.结论:(1)CS-3000plus. 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后血小板下降率明显低于COM.TEC,COBE Spectra组的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与CS-3000Plus组无显著性差异,COM.TEC组显著低于前两组,患者接受采集时需考虑上述因素;(2)根据不同供者的循环血量耐受情况、产品容量要求、血细胞计数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单采仪器与方法,经过1-3次的单采都可以安全和有效地采集到高浓度的、能满足临床需要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3)采集产品中CD34+细胞总数与采集前供者MNC计数和处理血量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