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凉山彝区的民族教育一直以来备受教育学者的关注。随着改革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彝区人民逐渐认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为了适应教育的新发展,凉山彝区适时提出了“彝英双语教学”的构想,即借助彝语母语来学习英语。彝英双语教学实验于1998年被四川省教委立项,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在西昌市民族中学2002级初中班进行实验,目前实验已经进行了4年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目前,已有不少关于分析和研究彝族双语教育方面的专著和论文,这些文章多从教育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阐述,而彝英双语教学模式的提出,让教育工作者有了新的研究目标。但是关于该教学模式的研究,目前仅停留在彝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层面上,关于此双语教学模式的整体性研究的文章还未曾有。因此选择中国彝族外语类双语教学的空白领域作为本篇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本文以西昌市民族中学为个案研究对象,结合语言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观点,运用语言比较法、参与观察法、主客位研究法,分析凉山彝区实施彝英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目前取得的成效、面临的问题、影响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等,最后得出结论:1.彝英双语教学借助彝语学习英语,主要针对汉语水平不高的彝族学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凉山彝区,主要是纯彝语使用区和以彝语为主的地区有实施的必要性,客观上在提高彝族学生的英语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由于凉山彝区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可利用资源等方面的特殊性,该教学模式在凉山彝区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和制约,因此应谨慎推广,切忌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果。3.论文的研究不仅对该教学模式在凉山州的推广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南方地处偏僻、汉语基础较差的少数民族的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