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中风后失眠是指中风病恢复期和后遗症时期呈现的不能以寻常就寝为特点的病症;据世卫组织2011年数据,全世界每6个人中便有1人导致罹患中风,中风危及人类的康健。而中风后致使肢体功能障碍、失眠、情感问题等成为全社会待解课题,我国数千万中风患者家庭正面临“一人中风,全家瘫痪”风险,而脑卒中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社会、心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常出现各种情况的睡眠障碍,有资料显示.约有95%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失眠既影响患者身心的恢复,也影响疾病的康复,严重的患者甚至可导致病情加剧,拉长住院时间,给社会和家庭加重负担。现今医学医治失眠手段主要是口服镇静催眠药物(如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抗抑郁药、抗组织胺类等)和心理疗法等,虽然有一定疗效,但镇静催眠药物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耐受性、成瘾性及戒断性反应等副作用;心理疗法疗效不稳定,影响因素多。因而探讨中风后失眠症的有效治法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耳尖刺血疗法是根据《内径》“菀陈则除之”形成。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耳尖放血具有降压、镇静、醒脑等功能。电针疗法在失眠方面具有宁心安神、清心除烦的效果,在众多治疗失眠的方法中是值得推崇的手段之一;耳尖放血疗法和电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经济,疗效显著。本课题属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耳尖放血结合电针治疗中风后失眠,探索一种治疗中风后失眠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加快肢体功能恢复,降低复发率有较高的临床及研究价值。目的:本课题主要从风痰瘀阻论治中风后失眠症,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为纲,应用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同时,辨证论治运用耳尖放血治疗中风后失眠,以期找出中风后失眠的新方法,为患者提供一个在临床治疗上对中风后失眠有效、安全的新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按各项标准收集合格病例。将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期间治疗组选用耳尖放血配合电针疗法,对照组以常规电针治疗作研究对照。治疗前后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进行评分以观察患者睡眠状况是否有所改善。结果:运用PSQI评分及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来评定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5,P=0.047<0.05),提示两种方法均能改善患者PSQI及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说明两种方法均能改善患者自我评估症状;治疗后两组间相比较,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睡眠方面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组自觉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PSQI各项评分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障碍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虽然其他方面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是,从平均数及P值可看出治疗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等方面均比对照组有效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6.2%,对照组有效率79.3%,两组有效率经卡方检验,虽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是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出现次数经卡方检验,P=0.879,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耳尖放血是安全有效的。所以,耳尖放血结合电针治疗中风后失眠优于单纯运用电针疗法。结论: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为纲,从痰瘀论治中风后失眠,采用耳尖放血结合电针,对改善中风后失眠有一定的效果,并且在改善患者情绪、提高肢体功能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所以,随着中风后失眠患者的睡眠得到改善的同时,对肢体功能康复能得到改善,体现了中医从整体观治疗疾病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