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进入上升通道,价格节节攀升,然而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价格曾一度跌落至世纪初水平,但不久又迅速反弹、大幅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和泡沫化趋势已成为国际学者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从总需求、总供给等各方面影响主要进口国的经济发展。对于中国而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的相关问题更是引发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近年来,我国对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现已成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主要进口国,这些处于产业链源头的资源型商品价格存在泡沫势必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冲击。因此,从理清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的内涵与本质着手,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大宗商品特殊的资产属性为切入点,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的本质进行了明确界定,并进一步应用财富效应理论着重分析大宗商品价格泡沫如何通过传导影响居民消费进而抑制我国经济增长的机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基于消费函数的财富效应模型,选取消费、收入、财富、消费者信心、通货膨胀率等变量建立适用于检验大宗商品财富效应的评价模型,探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泡沫对中国消费乃至经济增长产生的实际影响,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文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分析,首先对大宗商品价格泡沫及财富效应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概述,认为大宗商品兼具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是一种“准金融资产”,这种特殊的双重资产属性是其价格泡沫形成的内在条件,也因此可借鉴传统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理论分析大宗商品的财富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泡沫如何产生财富效应的作用机制,将财富效应划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财富效应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之分,两者的作用方向是相反的。间接财富效应又可分为基于商品属性的财富效应和基于金融属性的财富效应,前者是指大宗商品价格泡沫通过实体经济路径推动国内通货膨胀进而影响消费,后者则是基于资产组合理论,认为大宗商品市场与股市等其他金融市场形成联动,而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又会进一步影响消费,即从虚拟经济路径传导至实体消费领域。本部分的分析为全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对近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的现实表现展开验证性分析。首先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脱离基本面的表现进行阐述,然后深入剖析引起价格泡沫的基本面因素和其他金融因素,并运用泡沫系数和方差检验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价格泡沫现象确实存在。第三部分是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泡沫财富效应的实证检验。本文以LC-PIH模型(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消费理论)为理论模型,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信心指数、CRB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等作为研究变量,并将其分为未消除通货膨胀影响和已消除通货膨胀影响两组数据,建立了适用于检验大宗商品财富效应的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通过单位根检验得到所有变量序列均为一阶单整,说明该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协整检验得到的协整方程显示大宗商品在我国产生了负向财富效应,且在消除通货膨胀影响后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的实际财富效应有所增大。而建立的VEC模型结构显示在大宗商品价格泡沫期间,整体方程对长期均衡状态产生较大偏离,说明泡沫现象对我国消费产生了较大冲击。最后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在我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引起消费支出变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其中对于两大间接财富效应的检验显示,基于商品属性的大宗商品间接财富效应的传导路径是有效的,而基于金融属性的传导效果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的金融机制尚不完善造成的。文章得出的基本结论为:近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确实存在价格泡沫现象,并且大宗商品负向的财富效应说明此泡沫现象对我国消费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冲击。文章在最后提出了我国应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定价能力、多参与大宗商品衍生产品交易等建议以期减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泡沫对我国经济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