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作为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内科急症,暴发性心肌炎的致死率极高。本文旨在探讨丙种球蛋白在不同剂量和时机下使用后的疗效,以期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方案对比。方法收录并筛选符合标准患者共计47例为研究目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依照剂量、时间进行两部分研究分组。剂量分组分为大于10g/d(A组)、小于等于10g/d(B组)、未使用丙种球蛋白(C组)治疗。时间分组分为未使用丙种球蛋白(C组)、入院24小时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作为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内科急症,暴发性心肌炎的致死率极高。本文旨在探讨丙种球蛋白在不同剂量和时机下使用后的疗效,以期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方案对比。方法收录并筛选符合标准患者共计47例为研究目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依照剂量、时间进行两部分研究分组。剂量分组分为大于10g/d(A组)、小于等于10g/d(B组)、未使用丙种球蛋白(C组)治疗。时间分组分为未使用丙种球蛋白(C组)、入院24小时内使用(D组)、入院24小时后使用(E组)。收集病人入院时的年龄、心率、血压;治疗前后NT-pro BNP、CK-MB、ALT、肌酐、LVEF、住院时间、存活率等情况进行相比。结果剂量分组方面:1.A组心率比B组偏高,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014,P<0.05)。2.治疗后A组患者BNP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平均值提升了13.9%,具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BNP下降,差别具备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5)。时间分组方面:3.C组患者经治疗BNP明显下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25,P<0.05)。D组患者经治疗BNP均值降低了10813.14,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对比之前明显增高,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2,P<0.05)。结论从剂量来看,大剂量(>10g/d)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暴发性心肌炎后BNP水平明显降低,LVEF水平显著提升;从时机来看,尽早(入院后24小时内)使用丙种球蛋白也能使BNP水平明显降低,一定程度改善心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因其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机体高凝状态,进而促进血栓形成。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房颤所致的血栓栓塞不仅是体循环栓塞,还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肺栓塞是临床中较常见的危急重症,致死率高。部分肺栓塞患者发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房颤的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易被漏诊和
背景: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lcific aortic valve stenosis,CAVS)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其中重度CAVS及其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存率有较大的影响。在既往的研究中发现脂蛋白(a)[Lipoprptein(a),Lp(a)]在CAVS的病理生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旨在评估血清中Lp(a)水平与CAVS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其是否与CAVS的狭窄程度有关。方法:在这
背景:急性心肌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心肌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普通急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差异性大,大多症状轻微,暴发性心肌炎(FM)是心肌炎最为严重的类型,其是指症状持续时间<2周,伴有严重心力衰竭需要正性肌力或机械循环支持的心肌炎,以突发性、严重的弥漫性心脏炎症为特征,常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等致命结局。这些致命的结局往往发生在急性期,如果及时治疗,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存
科研绩效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效能体现的重要指标,是落实以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最活跃元素,是科研人员自身价值体现的显著标志。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国家政策演变及要求,论证科研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的合规性、合理性、科学性、创新性,提出一套全面系统、切实可行的考核实施方案,为高校科研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为构建“三元”薪酬体系提供支撑。
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多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发生IS的风险约为非AF患者的5倍左右。以往的研究发现,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erminal pro B‐t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