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且分布不均,加之水资源污染严重。在突发灾害发生时,如何保证受灾区域有充足而可靠的生活饮用水,则成了一个大的问题。本试验研究设计出一套用于应急的微污染水处理一体化净水器,其体积小便于运输,对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好,目的是为了微污染水的资源化利用。一体化净水器分为四个环节:原水水泵提升环节,生化曝气环节,生物活性炭及滤芯过滤环节以及臭氧氧化环节。本试验通过一体化净水器对微污染水处理效果监测,旨在为实际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试验是先通过研究生化曝气-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处理微污染水的工艺,在联用工艺基础上完善并设计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一体化净水器,并对一体化净水器进行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试验分为三大部分,联用工艺的研究部分、一体化净水器的试运行部分和一体化净水器的正式运行部分。联用工艺的研究部分:探究了联用工艺对比单个工艺的优势,并确定各环节最佳时间:当生化曝气处理时间为7h,臭氧氧化处理时间为20分钟,生物活性炭吸附20分钟时,对CODmn、NH3-N、浊度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4.66%、99.65%、87.50%和96.35%。一体化净水器的试运行部分:在生化曝气-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研究的基础上研发设计出一体化净水器,增加了试验的微污染水处理量。另外为了提高水质并且使出水能够直接被人饮用,增加了滤芯过滤,并且将臭氧氧化环节放于生物活性炭环节之后(消灭臭氧氧化后再通过生物活性炭会增加水中病原菌的可能性)。一体化净水器对水的处理工艺单元为:生化曝气、生物活性炭及滤芯过滤和臭氧氧化。本试验通过一体化净水器对地表原水进行处理,并控制进水流量为10L/d、15L/d和20L/d,监测进出水的TN、TP、氨氮、色度、浊度、CODmn、UV254和UV410等八个指标来反映一体化净水器的运行状态。当进水水质为Ⅴ类及劣Ⅴ类水时出水CODmn、氨氮、色度、浊度均可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一体化净水器的正式运行部分:本章试验过程与试运行部分基本相同,正式运行是连续处理,试运行为间断处理。取样点位除了原水与出水之外还增加了生化曝气环节和生物活性炭及滤芯过滤环节出水的测定。正式运行部分分三种不同的出水流量为10L/h、15L/h、20L/h,每种进水流量下又分为两种原水水质不同的批次,正式运行部分根据原水水质的差异性共分为六个批次试验:一、二批次控制进水流量为10L/h,三、四批次控制进水流量为15L/h,五、六批次控制进水流量为20L/h。本部分检测指标有TN、TP、氨氮、色度、浊度、CODmn、UV254和UV410,监测点位共四个,分为原水、生化曝气环节后、生物活性炭及滤芯吸附环节后和臭氧氧化后(即最终出水)。在正式运行部分运行过程中,在不同的进水流量条件下,各个指标的去除效果并不相同。其中,TN、TP和氨氮的去除率在进出水流量为15L/h时最优,这三种指标在进出水流量为15L/h的情况下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15.68%、31.25%和81.74%。CODmn、色度、浊度、UV254和UV410的去除率在进出水流量为10L/h时最优,这五种指标在进出水流量为10L/h的情况下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2.26%、71.75%、84.83%、71.52%和68.88%。并且一体化净水器各个环节对各指标的去除率的贡献度也不尽相同。其中,生化曝气环节对TN、TP、氨氮、浊度指标的去除率贡献最大,而生物活性炭及滤芯过滤环节则对色度、CODmn、UV254和UV410这几种指标的去除率贡献最大。当进水水质为Ⅴ类水时,氨氮、色度、浊度、CODmn这四个监测指标均可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水质常规指标中相应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