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基UiO-66-NH2膜微反应器的流动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tualboxsc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反应器具有一系列超越常规反应器的独特性能,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反应效率,而且还可以提供一个绿色、安全的反应环境。尤其在应用于催化反应等有机反应时,能够表现出巨大的优势。而高效催化微反应器的制备,关键在于催化剂的选择以及催化活性组分在微通道内的装填形式。此外,随着金属有机骨架(MOF)多孔材料的兴起,具有催化活性且稳定性好的MOFs也相继出现。但MOFs材料与微反应器相结合的研究依然很少。本文针对毛细管式微通道长径比大和内表面呈化学惰性等特点,并结合Zr-MOF(UiO-66-NH2)材料的优势,提出了流动状态下,利用化学偶联剂的辅助作用,在毛细石英管内制备具有高效稳定催化膜层的技术,并流动负载催化活性组分以构建高效催化膜微反应器。具体内容如下:(1)针对直接原位流动法难以在惰性毛细石英管微通道内制备锆基UiO-66-NH2膜的情况,本文利用3-氨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的辅助作用,预先对石英管内表面进行化学修饰,然后采用原位流动法在毛细石英管内壁上制备了厚度可控的连续锆基UiO-66-NH2膜层。研究发现液流速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UiO-66-NH2晶体互生成膜。当流速为0.4mL/h时,能够得到质量良好的UiO-66-NH2膜。此外,本文还发现乙酸分子有利于UiO-66-NH2晶化成核,而H2O分子则更利于晶体互生成膜。合成时间可调节UiO-66-NH2膜层厚度,且在8~20h范围内,与膜厚呈线性相关。最后,以苯甲醛和氰基乙酸乙酯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为探针反应测试了锆基UiO-66-NH2催化膜微反应器的催化性能,发现具有碱性氨基官能团的UiO-66-NH2膜微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停留时间为10min,温度为60℃,进料液中BA:ECA:DMSO摩尔比为1:1:7的条件下,ECA的转化率达到98%;而且,在10h的连续催化过程中表现非常稳定。(2)利用动态浸渍-还原的方法,在锆基UiO-66-NH2膜微反应器的基础上,成功将Pd纳米粒子均匀固定分散在UiO-66-NH2膜层上,制备了载钯锆基UiO-66-NH2催化膜微反应器;其中Pd纳米粒子粒度在2~5nm之间,且均匀分散,而且Ui O-66-NH2膜结构保持完整。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钯源液流时间控制Pd纳米粒子的负载量。最后,以NaBH4还原4-硝基苯酚的体系作为探针反应来测试所得Pd/UiO-66-NH2催化膜微反应器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膜微反应器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在4-硝基苯酚的浓度为2mmol/L、流速为30μL/min、温度为25℃下,长时间连续催化运行100h,4-硝基苯酚的转化率一直保持在100%,并没有表现出失活的迹象,展示了极高的催化稳定性。
其他文献
随着各国经济的日趋开放,妨碍资本流动的制度及技术性因素的逐步消除,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流动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资本流动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资产价格
我国外债的现状分析及宏观管理的对策●江兰标陈铁军80年代初发生的国际债务危机对国际经济所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债务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英语四级、六级及英语专业四级、八级的写作研究方兴未艾,对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卷看图写作试题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同时,国内外学者对概念隐喻研究窠臼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中国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虽然历经时代变迁、岁月沧桑,但其蕴含的人文精神仍是历久弥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中仍将发挥巨大价值。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
本文对明·陈实功《外科正宗》针刺疗法治疗外科病的学术成就进行初识归纳,总结针刺用具分为披针、喉针、乌龙针、火针、线针、银针、三棱针七种,通过对点刺法、挑刺法、
提出了一种全自动、多模态的信息融合解决方案用于配准视频图像和磁跟踪数据。该配准方案将用于内窥镜图像的3维数字成像系统以对人体的3维解剖结构的外观和尺度进行重建,特
背景: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中以脓疱、囊肿、结节为主要表现的中重度痤疮更易形成色素沉着及瘢痕影响患者容貌,对患者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局限和困境,并探讨了其政策出路。本文突破了财政政策对私有部门挤出效应的传统分析方法,采用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交互作用,从更广泛视角分
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思想是在探索西方社会的革命道路和策略中形成的,是其独特的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思想的最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葛兰西理解中的有机知识分子区别于传统
目前致密油已成为美国原油产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短期内仍将占据美国原油产量的半壁江山。产油井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非常规油气开采的政策鼓励以及相关技术进步,使得美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