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上市公司作为旅游产业组织的中坚力量,其运营效率直接影响着我国旅游市场的有效供给能力,直接关系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十年来,旅游消费热潮不断,公众旅游需求的常态化直接推动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然而,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因旅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而致优质上市旅游企业标的十分稀缺;而现有旅游上市公司由于资产规模偏小、投融资能力不足、运营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其运营效率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2009年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对旅游业―宏观报喜、微观堪忧的局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导向鲜明的政策文件,旨在通过优化旅游企业投融资制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提高企业效率,提升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在此背景下,通过研究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并讨论与其关联的内外影响因素,对于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企业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我国19家旅游上市公司为研究主体,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出各公司在2007-2014年的运营效率,其次运用MI分析各自的动态变化趋势,最后采用Tobit回归模型研究旅游上市公司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发现:一是从静态角度看,我国主体旅游上市公司大多运营有效,但各个公司之间的差距较大。分经营业态来看,景区类和综合类运营始终有效,酒店类效率逐年好转;分地区来看,中部旅游上市公司的运营长期缺乏效率,且东、西部旅游企业的年均运营效率高于中部旅游企业。二是从动态角度看,19家旅游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多呈现衰退趋势,技术进步严重制约着景区类上市公司运营效率的提升;东部旅游上市公司的年均运营效率保持增长态势,中、西部企业表现为相似程度的衰退趋势,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构成制约中西部旅游上市公司运营效率提升的瓶颈因素。三是从中国旅游上市公司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看,省际客运密度、公司资本结构和资产利用质量对旅游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表现为显著正向影响,股权集中度为显著负向影响,而旅游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对于省域经济发展程度和企业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并不敏感。在文章结尾,分别从旅游企业、区域政府等方面提出有利于旅游上市公司运营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