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蛋白酶D在苦参碱诱导JM细胞Type Ⅱ Cell Death中的作用及其在滤泡型淋巴瘤和淋巴滤泡过度增生中的表达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reamast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血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发病率在中国为 3~4/10万人口.其中,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发病急,恶性程度高,严重危害青少年的生命.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是治疗白血病的新策略之一.但目前所用诱导剂多为重金属制剂,毒性大,难以坚持使用.因此寻找低毒高效的白血病细胞凋亡诱导剂尤显迫切.苦参碱是一种从中药苦参中提取的生物碱.以往的研究发现苦参碱可以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也可以诱导髓系K562细胞分化和凋亡.JM为急性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细胞株.我们的初步研究发现苦参碱可以抑制JM细胞的DNA合成,造成G1期阻滞,从而抑制JM细胞的增殖,同时,该生物碱还可诱导JM细胞株发生PCD.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加药后24小时,光镜、透射电镜下可见JM细胞浆有大量空泡.随处理时间延长至第4天,可见呈"凋亡"形态学改变的细胞:染色质浓缩、边集,可见"凋亡"小体结构.这种形态学改变过程与Type II Cell Death较为一致.近来有文献报道,组织蛋白酶家族的一些成员,如B、D、L等在不同的Type II Cell Death模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信号传导的分子机理仍不清楚.我们认为,cathepsinD在苦参碱诱导JM细胞发生TypeIICell Death的信号传递中所起的作用是必需的.药物处理后,cathepsinD在转录和表达水平上调,cathepsinD前体形式蓄积.JM细胞发生Type II Cell Death,不仅与cathepsinD相关,而且可能与cathepsinD在核内的重新分布有关.苦参碱诱导JM细胞发生的Type II Cell Death,可能是通过Fas/Fas-1这一死亡途径实现的,细胞内cathepsinD表达的上调发生在激活Fas/Fas-L死亡程序之前.cathepsinD在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JM细胞株的Type II Cell Death中表达上调,那么其在B淋巴细胞及其起源的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如何呢?因此,我们也检测了cathepsin D在滤泡型淋巴瘤(FL)和淋巴滤泡过度增生(FH)的生发中心的表达.我们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10例FL,9例FH淋巴结石蜡标本中cathepsin D的表达情况,发现在10例FL标本中,cathepsin D阳性信号较弱,位于瘤性滤泡生发中心树突状细胞浆内.滤泡中心部分的阳性细胞数目少,而靠近边缘部位较多.所有病例的滤泡生发中心瘤细胞cathepsin D表达阴性.在9例FH标本中,胞浆染色阳胜的树突状细胞均匀弥散地分节于生发中心,阳性信号比FL组强,而滤泡内其他细胞均为阴性.有4例FL的瘤性生发中心被残存的套区细胞包绕,这些被包绕的生发中心内阳性细胞数目较其他6例FL无套区细胞包绕的生发中心内阳性细胞数目多.在部分无套区细胞包绕的生发中心内,cathepsin D阳性染色细胞甚至缺如.因此,我们认为:cathepsin D可作为一种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良好的标志物.cathepsin D在FL瘤性滤泡和在FH滤泡中树突状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可作为一项鉴别两种疾病的指标.在FL瘤性滤泡中cathepsin D阳性树突状细胞的减少,可能与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免疫识别能力低下有关.
其他文献
该研究以sTNFRI为钓饵,从噬菌体随机环肽库中筛选可模拟TM-TNF-α生物学活性的短肽,从而为研制类似TM-TNF-α抗瘤效应的新型肽类药物奠定基础.一、筛选模拟TM-TNF-α的噬菌体
该研究以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ubstration Suppressive Hybridization,SSH)筛选得到致病钩体与非致病钩体的差异基因片段,采用盒式连接半巢式PCR技术扩增其相邻两侧未知序列,进
目的:1.了解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心理功能状况.2.探索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心理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广泛的
目的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是异基因骨髓移植的重要并发症,特别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严重影响移植成功率。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先天性感染小鼠及在不同剂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base,iNOS)抑制剂和促进剂的干预下大脑皮质中iNO
目的:该研究目的在于调查D4S1647、D6S2414基因座在中国汉族、藏族、蒙古族群体中的遗传基因分布规律,制备两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使DNA分型结果具有较高可重复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