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血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发病率在中国为 3~4/10万人口.其中,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发病急,恶性程度高,严重危害青少年的生命.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是治疗白血病的新策略之一.但目前所用诱导剂多为重金属制剂,毒性大,难以坚持使用.因此寻找低毒高效的白血病细胞凋亡诱导剂尤显迫切.苦参碱是一种从中药苦参中提取的生物碱.以往的研究发现苦参碱可以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也可以诱导髓系K562细胞分化和凋亡.JM为急性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细胞株.我们的初步研究发现苦参碱可以抑制JM细胞的DNA合成,造成G1期阻滞,从而抑制JM细胞的增殖,同时,该生物碱还可诱导JM细胞株发生PCD.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加药后24小时,光镜、透射电镜下可见JM细胞浆有大量空泡.随处理时间延长至第4天,可见呈"凋亡"形态学改变的细胞:染色质浓缩、边集,可见"凋亡"小体结构.这种形态学改变过程与Type II Cell Death较为一致.近来有文献报道,组织蛋白酶家族的一些成员,如B、D、L等在不同的Type II Cell Death模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信号传导的分子机理仍不清楚.我们认为,cathepsinD在苦参碱诱导JM细胞发生TypeIICell Death的信号传递中所起的作用是必需的.药物处理后,cathepsinD在转录和表达水平上调,cathepsinD前体形式蓄积.JM细胞发生Type II Cell Death,不仅与cathepsinD相关,而且可能与cathepsinD在核内的重新分布有关.苦参碱诱导JM细胞发生的Type II Cell Death,可能是通过Fas/Fas-1这一死亡途径实现的,细胞内cathepsinD表达的上调发生在激活Fas/Fas-L死亡程序之前.cathepsinD在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JM细胞株的Type II Cell Death中表达上调,那么其在B淋巴细胞及其起源的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如何呢?因此,我们也检测了cathepsin D在滤泡型淋巴瘤(FL)和淋巴滤泡过度增生(FH)的生发中心的表达.我们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10例FL,9例FH淋巴结石蜡标本中cathepsin D的表达情况,发现在10例FL标本中,cathepsin D阳性信号较弱,位于瘤性滤泡生发中心树突状细胞浆内.滤泡中心部分的阳性细胞数目少,而靠近边缘部位较多.所有病例的滤泡生发中心瘤细胞cathepsin D表达阴性.在9例FH标本中,胞浆染色阳胜的树突状细胞均匀弥散地分节于生发中心,阳性信号比FL组强,而滤泡内其他细胞均为阴性.有4例FL的瘤性生发中心被残存的套区细胞包绕,这些被包绕的生发中心内阳性细胞数目较其他6例FL无套区细胞包绕的生发中心内阳性细胞数目多.在部分无套区细胞包绕的生发中心内,cathepsin D阳性染色细胞甚至缺如.因此,我们认为:cathepsin D可作为一种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良好的标志物.cathepsin D在FL瘤性滤泡和在FH滤泡中树突状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可作为一项鉴别两种疾病的指标.在FL瘤性滤泡中cathepsin D阳性树突状细胞的减少,可能与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免疫识别能力低下有关.